第三,在風俗方麵,匈牙利在帝國時期也曾有拜日、拜月的習俗,而匈奴皇帝每天朝拜太陽,晚拜月亮;匈牙利人麵向北坐為尊,以左為上,這與匈奴相同;匈牙利人脫帽致謝也和匈奴謝罪時要脫帽相同。
第四,從二者的名稱方麵來分析,匈牙利的匈為種族名,牙利為地,匈牙利即匈人之地;中國稱匈奴始於公元前3世紀,奴字是後加詞,是中原人對本國邊疆民族的賤稱,故匈奴去奴字,匈牙利去牙利二字,二者名稱完全相符。
第五,二者在形貌方麵非常相似。匈奴人的形貌在上古時表現為膚白、高鼻、多須,到中古時則變成低鼻寬額、頭圓而膚呈黃色了,而這是匈奴人與漢族通婚造成的結果。匈牙利民族是匈奴後裔,但是其形貌已不像匈奴人,這是因為上古時匈奴人與高加索人通婚最早,足以證明匈牙利的匈奴種族就是中古時與漢族混雜的華北匈奴,事實上已是與漢人有共同血緣親戚關係的民族,這與西方學者的推測有所不同。持匈牙利人是匈奴後代之說的中國學者,都認為匈牙利人並非阿提拉率領的那批匈人後裔,而是原先居住在中亞某地匈奴人住地再次遷徙到歐洲的那批匈奴人。
當然,以上這些推論還存在一定的疑問,有關學者持有反對觀點。據匈牙利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有關史書敘述,現今匈牙利的主體民族和基本居民是匈牙利人,他們自稱是馬紮爾人,這占了全國人口的98%。此外,瑪恩辰·法洛芬在《匈人的世界》一書中引用考古發掘狀況的內容指出:考古學家雖然長期在匈牙利進行發掘,但並沒有發現過一個確定無疑的匈人頭蓋骨。
由此,關於對匈牙利人是否是中國的匈奴人遷徙到歐洲大陸的研究又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因此,匈牙利人與匈奴人之間的關係就成為了一個未解的謎團。
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誰
導言:印第安人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民族,在今天仍然固守著近乎原始的生活方式,過著簡樸單調的生活。但是在近年來對印第安人的起源研究引起了人們的很大爭議。美洲印第安人又稱美洲原住居民,是除愛斯基摩人以外的所有美洲土著居民的總稱。在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航行至美洲時,誤以為所到之處就是印度,因此將這個地方的土著居民稱作印第安人,以後雖然發現他的錯誤,但習慣稱法已經普及了,所以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稱印第安人為“西”印度人,在必要時,為了區別,稱真正的印度人為“東”印度人。那麼這些強悍的土著居民究竟最初生活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是土生土長的還是從其他大陸遷徙而來的?
對於美洲印第安人祖先的說法中有很多種。
在早期的時候,進入美洲大陸傳送“福音”的一位西班牙神父認為,在公元前7世紀時原先居住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希伯來人部落,因戰禍來到美洲避難而定居下來,於是成為了美洲人的真正祖先;還有人認為大西洋中曾經有過一個亞特蘭蒂斯島,在一場地震後遭到滅頂之災,島上居民紛紛逃離,其中一部分人來到美洲,成為印第安人的祖先;16世紀中葉出版的《多種語言聖經》一書,還指出美洲土著居民的祖先是聖經人物諾亞的兒子史姆。
到了近代,隨著考古學的不斷發展以及人類探索事業的不斷延伸,遷徙說成為研究美洲印第安人的主要論據。
一是“非洲移民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非洲黑人,特別是努比亞人、馬裏人,都有可能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
二是“歐洲移民說”。同意這種觀點的人認為歐洲人是通過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的,也有人認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從歐洲大陸向北經冰島和格陵蘭島進入美洲的。
三是“白令海峽說”。該觀點的支持者認為是在4萬年和1.8萬年前,蒙古人種的亞洲人通過白令海峽結冰的“走廊”,從阿拉斯加進入美洲大陸的。
我國學者在“白令海峽說”的基礎上還提出了引人注目的“華北人說”。此說指出,1972年至1974年,在我國河北陽原縣虎頭梁村附近的地層中挖掘到兩百多件楔狀石核,經考證與北美阿克馬克印第安遺址中發現的楔狀石核相似。因而有理由相信,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很可能是我國華北的古代獵人經由戈壁沙漠、我國東北地區和西伯利亞、白令海峽而進入美洲的。
四是“南太平洋島嶼說”。此說認為亞洲人經過南太平洋的島嶼,逐步移入美洲。此外,也有人認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生活在太平洋群島上的波利尼西亞人,他們是通過南太平洋島嶼進入美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