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傳說中的曆史(7)(3 / 3)

他們提出南美洲印第安人在種族特征上與亞洲蒙古人種之間存在著一些差異,就是受了大洋洲人的影響。一些地區出土的古人類化石在特征上的共同點表現為:身材短矮、下巴突出、腦殼後伸和眉弓突出等。此外,在最早的印第安人語言中,也存在著數百個被認為來自大洋洲的詞語。

五是“南北極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來自南北極,指出地球在形成以後,南北兩極最先開始冷卻;因此,那裏是最早具備了生態條件的地方,能夠生長動植物乃至養育人類。

以上各種說法均屬於“遷徙說”,史學家們都有各自的見解,而且都不盡相同。相信,隨著人類考古學的不斷發展,還會出現不同的說法,無論何種說法部不能確切地解答美洲印第安人祖先的問題,因此,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是誰的回答是多元的。

澳大利亞是誰首先發現的

導言:大約在五千萬年前,澳洲跟南美洲一起從南極洲大陸分離出來,並逐漸向北漂移。而西邊70千米寬的愛華萊士深海溝成為澳洲與東南亞相隔的天然障礙。再加上其他自然條件,致使澳洲在漫長的歲月裏與其他大陸相隔絕,長期成為一塊“未知大陸”。澳大利亞作為一個獨立的洲存在於地球上,但是,是誰第一個發現的澳大利亞?許多史學家就此展開了深入的研究。澳大利亞一詞,原意是“南方大陸”。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眾所周知,航海家庫克船長於1770年4月19日作為第一位英國人登上澳洲大陸的東海岸,考察了當地的地理、氣候和動植物之後,將整個澳洲大陸的東海岸宣布為英國的領土,並命名為“新南威爾士”。

但是,第一個發現澳大利亞的人並不是庫克船長,那麼第一個發現者又是誰呢?

15世紀末,尋找西方通往東方的新航路的探險活動便開始了,這激起了歐洲人對早已傳聞的“未知大陸”的種種美妙的幻想和占領的強烈欲望。荷蘭自資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之後,海上勢力大大增強,具有“海上馬車夫”之稱,觸角伸向世界各地,尤其在太平洋的勢力得以迅速發展。1605年,荷蘭航海家威廉·約翰遜從印尼爪哇島的北部出發,沿著新幾內亞南部海岸航行,橫渡托雷斯海峽,在澳大利亞的卡奔塔利亞灣登陸。他發現該地的碎石中含有黃金,又看到當地土著使用的原始工具比較奇特,還發現了一種叫麵包樹的樹,從而斷定他及其隨員已踏上了人們夢寐以求的南方陸地(即澳洲),他們將該地命名為“新荷蘭”。威廉·約翰遜認為自己是曆史上第一個發現澳大利亞的歐洲人。部分學者也認同了這一看法。

但是盡管如此,也有其他學者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為威廉當時隻是到了澳大利亞海岸,實際上並沒上岸。

於是,對於誰最早發現了澳大利亞的問題,科考學家們一直還在不停地探尋著。

1970年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州西部的蒙戈湖的新發現,給人們研究澳大利亞的最早發現者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在該地區發現了3.5萬~3.75萬年前的人工搬運蛤蜊的遺址,更重要的是發現了3萬年前的男女人骨。經過人類學家和考古學家對發現的動物化石、刮削器和石核等石器工具進行分析後,證明早在4萬年前左右,人類就在蒙戈湖邊生活過。這又把澳大利亞的最早發現者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在此次發現的第六年,考古家們在凱洛爾也發現了同樣約在3.6萬~4萬年前生活的人種遺骨,並定名為凱洛爾人,他們的特點是前額飽滿和圓隆、眉脊不突出、顎和牙都較少。學者們一般認為凱洛爾人更像全新世時期印尼爪哇的瓦傑克人骨,即跟今天矮個子的小黑人相近。而學者們在澳大利亞的塔爾蓋又發現另一種人骨,定名為塔爾蓋人,他們具有大的下顎和寬大的臉,頭蓋頂骨厚而低,前額也較低平,這種人顯然與凱洛爾人不同,但是跟屬於蒙古人種的印尼梭羅人化石相同。

學者們通過努力研究,結果證明大約在四五萬年前,從其他大陸進入澳大利亞的移民成為澳大利亞的最早居民。他們駕駛獨木舟或浮水筏子,可能經兩條路線遷入:一條從印度尼西亞群島進入澳洲;另一條從菲律賓經過新幾內亞,渡過托雷斯海峽進入澳大利亞。考古學家們研究發現第一條路線則更為可能。遷徙的有蒙古利亞人種和小黑人種,他們成為最早來到澳大利亞的發現者和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