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提出這種角鬥行為與古羅馬的政治有關。古羅馬人的政治活動場所主要有三種:元老院、浴場和角鬥場。元老院與政治有直接的關係。而當時有些浴場規模很大,裏麵除浴池外還有議事的場所和圖書館。然而,角鬥表演也與政治活動關係密切,有野心的貴族為爭取更多的人支持他們,就以舉辦角鬥來討好羅馬平民。
還有人認為角鬥是羅馬帝國統治與教育的需要。西塞羅就說過:“角鬥是一種良好的教育,它能培養沉著、勇敢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在“和平時期”,羅馬帝國內部的核心地帶實際上已與戰爭相隔離。為了保持羅馬的戰鬥傳統,羅馬人在城市和鄉鎮建立起人工戰場作為公共娛樂場地。在這裏舉行角鬥比賽,有助於對後方的男人、婦女和孩子們反複進行勇敢和善戰的現場教育,使孩子們懂得被打敗的人將會得到怎樣可怕的結果。由於每次角鬥比賽,總有許多戰俘、奴隸、犯人被打死,因此,它與執行一次公開的死刑差不多。它對羅馬的公民、屬民和奴隸起一種殺一儆百的作用,誰敢反叛或出賣他們的祖國,誰將得到同角鬥士同樣的下場。
也有人認為,羅馬風行角鬥在於傳統。如羅馬人喜歡血,就渴望經常舉辦流血的角鬥比賽。還有人說,原因可能在於群眾的社會心理方麵,那就是一種把它作為一種特別方式的安慰,可能產生與攻擊者的勝利相一致,而不會與失敗者的痛苦相一致的心理狀態。
此外,也有人提出古羅馬角鬥的根本原因是奴隸製度。奴隸製度把人不當人看待,對奴隸、戰俘、犯人任意折磨和殺戮。奴隸製度還製造了大批破產的農民,他們擁入城市,成為流氓無產者。這些人視勞動為恥辱,整天無所事事,不勞而獲,是社會寄生蟲。但他們卻是全權公民,握有選票,因而在政治鬥爭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統治階級在權勢鬥爭中需要他們作為支柱,於是就采取高壓和引誘兩手段對付他們,使他們在日複一日欣賞角鬥流血的過程中日益墮落、沉淪,成為對統治者俯首帖耳的工具。
如此殘忍的角鬥在古羅馬表演一直延續到史前6世紀才得以停止。那麼,古羅馬進行角鬥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其實無論原因如何,古羅馬的角鬥場給人們留下的慘不忍睹的陰影是永遠洗刷不掉的。
突厥人為什麼以狼為圖騰
導言:圖騰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誌和象征,這是人類曆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象。社會生產力的低下和原始民族對自然的無知則是圖騰產生的基礎。突厥人為什麼要用邪惡、凶悍的狼來作為他們的圖騰進行膜拜呢?突厥是中亞民族的主要成分之一。突厥人最初大約居住在今葉尼塞河的上遊,公元5世紀被亞洲北部大國柔然所迫遷至阿爾泰山的南麵。公元5世紀,突厥人成為柔然的種族奴隸,被迫遷居於金山(今阿爾泰山)南麓。並於公元6世紀初獲得獨立,隨後征服中亞,公元552年突厥打敗柔然,建立起幅員廣闊的突厥汗國,勢力迅速擴展至蒙古高原。之後,又使國土西抵波斯帝國邊境。突厥汗國後來分為東、西突厥和後突厥。
11世紀和13世紀,西突厥人中的塞爾柱和奧斯曼兩支部落先後遷徙到西亞,分別建立龐大的塞爾柱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突厥人在崛起的時候,軍旗上曾經繪有金色狼頭,號稱狼旗,並以狼作為他們的圖騰。
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意思為“它的親屬”、“它的標記”。在原始人信仰中,認為本氏族人都源於某種特定的物種,大多數情況下,被認為與某種動物具有親緣關係,於是,圖騰信仰便與祖先崇拜發生了關係。在許多圖騰神話中,認為自己的祖先就來源於某種動物或植物,或是與某種動物或植物發生過親緣關係,於是某種動、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他們崇拜本民族的圖騰,並以它作為本氏族的名稱和標誌。這便是人類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圖騰崇拜。
但是,突厥人為什麼選擇狼這種凶殘的動物來作為自己的圖騰呢?
據《周書·突厥傳》的相關記載,突厥人選擇狼作為本民族的圖騰有兩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