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傳說中的曆史(4)(1 / 3)

人類始祖之謎

導言: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所講,人類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中,是一步步由活蹦亂跳的類人猿逐漸轉變、演化而來的。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有的人類學家則獨辟蹊徑,提出了自己的新觀點。相信現代文明飛速發展的時代,人類始祖之謎將有更新的突破。談到人類始祖,我們一般會毫無疑問地說人類的始祖就是類人猿。因為早在100多年前誕生的達爾文就用進化論來這樣解釋,達爾文的進化論認為:

人是由猿演化而來的,甚至人的形體都是漸進的演化過程。然而,美國科學家在南極洲發現了2億年前的人形化石,經鑒定是一種食肉恐龍!更為蹊蹺的是,在紮伊爾的原始森林中,發現了一個奇特的人種部落,他們的脊椎骨突出體外達十幾厘米,類似於恐龍化石,被稱作為“恐龍人”。

今天,進化論受到的挑戰遠遠超過進化論自身的依據。考古探測為什麼一直沒能發現從猿到人中間類型的化石?並且,從猿人到新人中間有幾萬年的化石空白。如果人與大猿、黑猿4000萬年前為同類,那麼“剩下”的那些大猿、黑猿為何至今毫無進化?既然人是由一支猿類“偶然”進化而來,為什麼世界上有今天的4大人種?

出於對進化論的懷疑和否定,近年來有人提出人類源於外星人與源於海洋生物的假說。這些假說都遊離了最經典的人類起源學說之外。圍繞人類起源的學術紛爭非止今日,回顧其曆史,有利於我們找到問題的焦點。

達爾文假說

19世紀,在英國誕生了一位偉大的生物學家,他的名字叫達爾文。1831年,他以植物學家的身份參加了海軍“貝格爾”號戰艦的環球旅行,在南美地區航行5年,對熱帶與亞熱帶的動植物進行了廣泛地考察。1836年回國以後從事科學實驗和著述。他根據對生物界大量的直接觀察和實驗,認為物種的形成及其適應性和多樣性的主要原因在於自然選擇,生物為適應自然環境和彼此競爭而不斷發生變異。適於生存的變異,通過遺傳而逐代加強,反之則被淘汰。歸納起來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達爾文的這套學說奠定了進化生物學的基礎。他還將進化論用於人類,闡明了人類在動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動物進化而來的根據,得出了人類起源於古猿的結論。

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提出人類起源於古猿的理論,經過一番激烈的學術的和宗教的大動蕩、大爭論之後,漸漸被科學界普遍接受。在以後的年月裏,古生物學家通過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達爾文學說的基礎上形成了現代的人類起源說。他們認為,人類是古猿經過數百萬年的漫長時間的交替變化逐漸進化而來的。這一理論從其他學科,比如胚胎學、比較解剖學、現代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等中尋找到了證據。根據這些證據,人們推測地球生物進化的總模式是: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哺乳動物—靈長目動物—猿猴類動物—人類。

目前,科學界大多數觀點認為人類是古猿中的一個分支。古猿早在3000多萬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出現,體型較現代猿類小。考古學上通常講的“臘瑪古猿”大約生活在1400萬到1000萬年前,身高僅一米多一點,體重為15~20千克。所謂“南方古猿”大約生活在距今500多萬到100多萬年前。我們人類就是由南方古猿中的一支演化而來的。大約在200萬到300萬年前,南方古猿中的一支脫離了古猿類,朝著人類的方向演化。根據化石發現,現在一般將人類脫離古猿後的發展曆史分為三個階段。

1.猿人階段,大約開始於距今200萬到300萬年前。這時猿人已會製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腦量大約在630~700毫升,會狩獵。晚期猿人化石發現較多,我國發現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猿人(周口店)以及在坦桑尼亞發現的利基猿人都是這個時期的化石代表。這時猿人已經很接近於現代人類。打製的石器也比較多樣化。有用於狩獵和劈裂獸骨的砍砸器,用來剖剝獸皮和切割獸肉的刮削器和砍砸器。最具有進步意義的是早已會用火並長期保存火種。猿人階段一般認為到大約30萬年前結束。

2.古人階段,或稱早期智人階段。我國已發現的馬壩人(廣東)、長陽人(湖北)、丁村人(山西)也都是這一時期發掘的化石代表。古人的特征是腦量進一步增大,已接近現代人的水平。腦結構也要比猿人複雜。其打製的石器較猿人規整,有石球和各種尖狀的石器,能人工生火,開始有埋葬的習俗,並且不知是為了遮羞還是為了保溫,已開始穿掛所謂的“衣服”,不再是赤身裸體。並且在世界的不同地方,古人的體質也開始了分化,出現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