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章懿皇後李氏,因其曾被冊封為宸妃,曆史上一般稱其為李宸妃。當時李娘娘隻是宋仁宗之父——宋真宗後宮的宮女,因受皇帝寵幸,被封為才人、婉儀,並且懷上了“龍種”。那時候,“母以子貴”,李娘娘幻想著生下兒子,平步青雲,當上皇後。
後來,劉妃和李妃都懷了孕。很顯然,誰生了兒子,誰就有可能立為正宮。劉妃久懷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兒子被立為皇後,於是與宮中總管都堂郭槐定計,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趁李妃分娩時由於血暈而人事不知之機,將一狸貓剝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換走了剛出世的太子。劉妃命宮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於心不忍,暗中將太子交付宦官陳林。陳林將太子裝在提盒中送至南清宮撫養。再說宋真宗看到被剝了皮的狸貓,以為李妃產下了一個妖物,便將其貶入冷宮。不久,劉妃臨產,生了個兒子,被立為太子,劉妃也被冊立為皇後。誰知6年後,劉後之子病夭。當劉後得知李妃生的兒子並未死時,乃將他收來撫養,並讓他補了太子之缺。一日,太子在寒宮與生母李妃見了麵,母子天性,兩人都麵帶淚痕。劉後得知後,拷問寇珠,寇珠觸階而死。因此,劉後在宋真宗麵前進讒言,宋真宗下旨將李妃賜死宋仁宗畫像。小太監餘忠情願替李妃殉難,放出李妃。另一太監秦鳳將李妃接出,送往陳州,秦鳳也自焚而死。李妃在陳州無法生活,隻落得住破窯、靠乞食為生。幸虧包拯在陳州放糧,得知真情,與李妃假認作母子,將李妃帶回開封。此時,宋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兒子已經做了皇帝,史稱宋仁宗。包拯又趁進宮向宋仁宗狄皇後賀壽之機,將李妃帶進宮中,李妃才得以與自己的親生兒子宋仁宗見麵,並道出了真相。後來,包拯又設計讓陳林供出真相。
已做了太後的劉氏知道陰謀敗露,驚厥而死。由於包拯在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宋仁宗任為首相。
整個故事生動曲折,有頭有尾,於是有人把它編成戲劇,搬上舞台,在社會上造成很大影響。但是,演戲歸演戲,現實中的李宸妃並沒有母子相認這一出。
宋仁宗在解開他的生母之謎之時,李宸妃已經去世許久了。圍繞宋仁宗生母的傳說就是另一些說法了。
《宋史》中有一種說法。據曆史記載,宋仁宗既非皇後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宋真宗劉德妃的宮女李氏所生。宋仁宗生下後,劉德妃將其收為己子,親加撫養,活活割斷了李宸妃母子的聯係。後來在年幼時即繼了皇位。這樣,劉德妃就成了皇太後。由於宋仁宗年幼不能理政,乃由劉太後垂簾聽政。宋仁宗並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懼太後之威也不敢說。但劉太後仁慈厚道,當宋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時,劉太後將其由宮女晉升為宸妃。
次年,李宸妃去世。劉太後想,現在宋仁宗並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一旦將來自己死去,宋仁宗得知了實情,痛感自己生身的母親在生前死後都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一定會怨恨自己,肯定還會遷怒於劉氏的後裔。於是,她吩咐以一品禮安葬李宸妃。這對一位宮女出身的人來說,也是備極哀榮了。
過了若幹年,劉太後逝世後,宋仁宗左右有人奏明宋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於非命。”言下之意,李宸妃乃劉後所害。究竟如何,宋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李宸妃靈柩尚在,於是宋仁宗親看開啟李宸妃之棺察視。李宸妃遺體由於有水銀保護,故其膚色就像活人一般,並非被人害死模樣。再看她的冠服,確如皇後。這就證明當初李宸妃確實因病而死,劉太後也確實將李宸妃按皇後禮安葬。宋仁宗這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誰。他無比悲痛、無比憤怒。他下哀痛之詔自責,號啕大哭,哭自己身為天子,卻不能保護自己的母親;哭自己身為人子,卻不能孝敬自己的母親一天,讓母親含恨而死。
於是,他下令包圍了劉太後娘親的府第。眼看一場血腥的殺戮就要開始了,還是宰相呂夷簡的一番公道話使宋仁宗冷靜下來。呂夷簡說:“太後雖有不義之事,但以皇後禮儀厚葬宸妃,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劉氏雖非生母,但對陛下仍有撫育之情,不可或忘。”這樣,一場血戰才得以解除。
還有一種說法,據說,宋真宗最寵愛的妃子是劉德妃。這劉德妃雖然是臨街播鼓賣藝出身,但長得如花似玉。15歲時被剛剛成年的太子趙恒——後來的宋真宗看上,納入王宮。趙恒登基之後,劉德妃從“美人”、“婉儀”,一直封到“德妃”,可惜不能生育。宋真宗寵愛劉德妃,想立為後,奈何劉德妃家世並不顯赫,又無子嗣,群臣不服。另一方麵劉德妃為了和楊淑妃、沈才人競爭皇後之位,她想出了“借腹懷胎”的詭計。於是,劉德妃就特意地打扮身邊的莊重寡言的宮女李氏,引誘宋真宗上鉤。當這小宮女懷了“龍種”之後,她也裝作懷孕的樣子。不過宮女懷的是真胎,她懷的是假胎。待十月分娩之時,“兩個”龍種先後呱呱落地。結果,演了一場真的“狸貓換太子”,李宮女被打入冷宮,寂寞而死。劉德妃則登上了夢寐以求的皇後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