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硒砂瓜與《花兒飛四方》(1 / 2)

近日,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說,寧夏中衛香山的硒砂瓜走俏北京、廣州、深圳等全國各地市場。廣州瓜菜市場的老板們竟然敲鑼打鼓地歡迎中衛瓜農代表團。可見硒砂瓜是何其受人青睞。

硒砂瓜生長於中衛香山幹旱地區。漫山遍野皆是卵石沙礫,很難見到連片綠色。近年來,在胡總書記科學發展觀思想指導下,中衛市以農業為依托,大力倡導優勢特色產業。這硒砂瓜的種植,就是中衛市優勢特色產業之一。此前硒砂瓜的種植,在香山地區瓜農中雖有傳統,但卻星星點點,不成氣候。不要說北京、廣州、深圳不聞其名,就是寧夏當地也知之甚少。這幾年,情況有了大變化,中衛市搶抓機遇,因勢利導,弘揚傳統,打出品牌,推而廣之。是,經過幾年努力,硒砂瓜這個品牌便名噪全國。

凡成大事者,在於天時、地利、人和。香山地區,地處高原,極目戈壁,幹旱少雨,日照充足,氣溫很高,加之千年風化,石質成肥。產出的瓜,得天獨厚,瓜大瓤紅,味道甜美,品質優良,非同尋常。再者,生長艱難,紮根石土,經曆了擠壓風曬和痛苦磨礪,從石頭縫蹦了出來,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辛勤耕耘所獲得的果實才是最甜美的,硒砂瓜的出世應了這句人生格言。有一首歌唱道:“千年的香山笑開了,萬年的旱塬出彩了;石頭縫蹦出了硒砂瓜,山裏人抱上了金娃娃。”“滿山遍野的瓜蛋蛋,好比是珍珠雲彩裏落。硒砂瓜呀彎月牙,甘甜又解渴;花皮皮,紅瓤瓤,甜在心窩窩。硒砂瓜呀寶疙瘩,生在卵石叢,長在烈日下,任憑風吹雨打太陽曬,贏得美譽傳天下。”中衛市傾全力為硒砂瓜布陣勢、拓市場、聚人氣、創品牌,這便是硒砂瓜闖出名堂的要素。它的成功,將會造福一方,同時也會成為全國人民可以分享的寧夏物質土特產。

由硒砂瓜這個物質土特產,筆者突發奇想,想到了最近正在推出發行的寧夏音樂文化土特產《花兒飛四方——寧夏民族歌曲精選及欣賞》。這部含CD20張和一本厚厚的歌曲集的音樂長卷,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文化廳、教育廳、民族事務委員會推出,由著名詞曲作家張弛任主編、秦發生任副主編、張博任執編、撰稿,曆經四年精心打造,終於在自治區成立50周年前夕成功出版發行。作為寧夏音樂文化的一個品牌,作為可供大眾分享的精神食糧,雖與硒砂瓜的呈現形態不一樣,但其生成過程,卻大同小異。

《花兒飛四方》於2004年7月正式啟動,其編錄過程也是相當艱辛的。在他們麵前存在著三難,經費難、資料難、編錄難。先說經費難,投入資金是實施這一音樂文化工程的先決條件。諸如歌譜打印、排版、複印、印刷、裝訂、歌曲音樂製作、唱歌演員和樂隊演員錄音、詞曲作者稿酬、包裝設計製作、光盤刻錄等等,都需要花錢。沒有資金保證,可以說是寸步難行。經主編張弛先生積極奔走,在資金上得到了幾位朋友的支持。出品人紛紛解囊相助,籌措了部分資金,這樣啟動項目就有了底氣。在錄製過程中,張弛又東奔西跑,爭取了部分社會力量有償服務資金,使得項目的有序實施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