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節 腎結核——腎氣陰兩虛(1 / 1)

喻××,男,68歲,江蘇南京人。

首診:2003.10.22

患者1976年因腎結核性手術切除右腎,並抗結核治療3年。2002年4月出現尿頻尿急,尿澀痛。查尿常規:蛋白2+,紅細胞2+,白細胞2+;血生化:Cr160~250μmol/L;尿檢發現抗酸杆菌,予以抗結核治療。今診:腰酸腰痛,勞則加重,身倦乏力,時有盜汗,口幹,尿頻,舌尖紅,苔黃膩,脈細數。證屬氣陰兩虛夾有濕熱,治療以益氣養陰、清熱利濕為法。

二診:2003.11.15

腰痛較前減輕,仍有盜汗,尿頻,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數。尿常規:蛋白2+,白細胞2+,紅細胞2+。治宗前法,加重清熱利濕,輔以固澀斂汗。

三診:2003.12.10

藥後尿頻、盜汗減輕,飲食正常,手心發熱,舌質紅,苔薄黃,脈細。尿常規:蛋白+,白細胞+,紅細胞±,治療加強養陰清熱之品。

原方加丹皮12g,生地12g,山茱萸12g。

四診:2004.1.8

諸症明顯緩解,無尿頻、盜汗,勞累後仍覺腰酸,納可,大便調,舌質暗紅,苔薄白,脈細。尿常規:蛋白±,白細胞±,隱血±;血生化:肝功能正常,血Cr146μmol/L。治擬補益脾腎、益氣養陰。

按結核病的治療,中醫曆來以“扶正殺蟲”為原則。由於抗結核藥物的運用,使得“殺蟲”已不再是中醫治療的主要目的,而將“扶正”置於中醫藥治療結核病的重要地位,並發揮著特殊的作用。本病案為腎結核,右腎已切除,服用抗結核藥物治療,治療的著重點在於保護左腎功能,緩解抗結核藥物不良反應,以益氣養陰、補益脾腎為大法,配合清熱利濕、固澀斂汗、活血和絡等法,平補平瀉,選用藥物不溫不膩,不寒不燥,以甘平涼潤為主。四診之後臨床症狀明顯改善,腎功能亦穩定,處以調補方劑長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