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政治軍事(5)(1 / 3)

海灣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Gulf Cooperation Council——GCC)全稱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1981年5 月在阿聯酋阿布紮比成立。其成員國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巴林、卡塔爾、科威特、沙特阿拉伯6國。總部設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2001年12月,也門被批準加入海合會衛生、教育、勞工和社會事務部長理事會等機構,參與海合會的部分工作。

海合會成員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占全球石油總儲量的45%。6個國家的政治、經濟體製相似,王窒聯係也非常緊密,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麵普遍存在著共同的利益。

海合會旨在加強成員國之間在一切領域內的協調、合作和一體化;加強和密切成員圉人民問的聯係、交往與合作;推動6國發展工業、農業、科學技術,建立科學研究中心,興建聯合項目,鼓勵私營企業問的經貿合作。

海合會的組織機構由最高理事會、部長理事會和總秘書處構成。最高理事會由成員國元首組成,是海合會最高權力機構,其主席由各國元首按圍名字母順序輪流擔任,任期一年。部長理事會由成員國外交大臣(部長)組成,主要負責為最高理事會審議其他大臣(部長)會議和機構商定的政策、決定、建議、法案、法律報告,以及準備首腦會議議程等項工作。總秘書處由秘書長和負責政治、財經、軍事事務的3名助理秘書長主持工作。秘書長一職按國家名稱(阿文)字母順序輪流擔任並由最高理事會在首腦會議期間任命,任期3年。

海合會每年11月或12月輪流在6國首都召開首腦會議,海合會首腦會議已先後發表了《科威特宣言》、《阿布紮比宣言》、《麥納麥宣言》、《多哈宣言》,並通過了《海合會與其他國家、地區集團和國際組織發展關係和進行談判的長期戰略》等一係列重要文件。此外,6國的外交、國防、內政、石油和財經等大臣(部長)還定期或根據需要召開會議,對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麵的重大問題進行商討,以協調立場,采取聯合行動。

國際勞工組織

1919年,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根據《凡爾賽和約》,作為國際聯盟的附屬機構成立。1946年12月14日,又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

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

該組織宗旨是:促進充分就業和提高生活水平;促進勞資雙方合作;擴大社會保障措施;保護工人生活與健康;主張通過勞工立法來改善勞工狀況,進而獲得世界持久和平,建立社會正義。

國際勞工組織實行“三方代表”原則,即各成員國代表團由政府2人;勞動者、雇主代表各1人組成,三方都有權參加各類會議和機構,獨立表決。

國際勞工大會是國際勞工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每年6月份在日內瓦舉行一次會議;閉會期間理事會負責該組織日常工作,國際勞工局是其常設秘書處。主要活動有從事國際勞工立法,製定公約和建議書以及技術援助和技術合作。

博鼇亞洲論壇

博鼇亞洲論壇(Boao Forum forAsia——BFA)成立於2001年2月27日,它是第一個總部設在中國的國際會議組織。

博鼇亞洲論壇是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和亞洲區域經濟合作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成立的。1998年,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澳大利亞前總理霍克和日本前首相細川護熙提出建立“亞洲論壇”的構想。在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6個發起國的代表於2001年2月27日聚會博鼇,宣告成立博鼇亞洲論壇並通過《博鼇亞洲論壇宣言》。

作為一個非官方、非營利、定期、定址、開放性的國際會議組織,博鼇亞洲論壇以平等、互惠、合作和共贏為主旨,立足亞洲,推動亞洲各國間的經濟交流、協調與合作;同時又麵向世界,增強亞洲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對話與經濟聯係。博鼇亞洲論壇已成為亞洲及其他地區政治、工商和學術界領袖就亞洲及全球重要事務進行對話的高層次平台。博鼇亞洲論壇現有成員國28個(截至2007年4月)。

2004年4月,博鼇亞洲論壇理事會成員達成一致意見,今後,論壇年會將於每年4月的第三個周末定期舉行。

作為對本地區政府間合作組織的有益補充,博鼇亞洲論壇將為建設一個更加繁榮、穩定、和諧自處且與世界其他地區和平共處的新亞洲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