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政治軍事(4)(2 / 3)

非洲統一組織

1963年5月22日至26日,31個非洲獨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或他們的代表齊聚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舉行會議,25日這次會議通過了《非洲統一組織憲章》,決定成立非洲統一組織(簡稱“非統組織”,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OAU),總部設在亞的斯亞貝巴。會議還決定將每年的5月25日確定為“非洲解放日”。

非統組織的宗旨是:促進非洲國家的統一與團結;協調和加強非洲國家在各個方麵的合作;努力改善非洲各國人民的生活;保衛和鞏固非洲各國的獨立及主權、領土完整;從非洲根除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促進國際合作。

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是非洲統一組織的最高權力機構,每年舉行一次,協調該組織的相關政策,對某些問題作出決議。會議下設部長理事會和秘書處,部長理事會由成員國外交部長或其他部長組成,負責籌備首腦會議。秘書處為常設機構,秘書長由首腦會議選舉產生,任期4年。此外還有解放委員會.調解、和解與仲裁委員會,經濟和社會委員會,教育、文化、科學和衛生委員會以及防務委員會等專門機構。

1999年9月,非統組織第4屆特別首腦會}義在利比亞蘇爾特舉行,會議決定在2001年成立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AU)。2000年7月,在多哥首都洛美舉行的第36屆非統首腦會議一致通過了《非洲聯盟章程草案》。2001年3月2日在蘇爾特(利比亞)舉行的第5屆非統組織特別首腦會議閉幕式上,非統組織執行主席、多哥總統埃亞德馬宣布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AU)正式成立。

巴黎統籌委員會

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的正式名稱是“輸出管製統籌委員會”(Co一Ordinating(]ommittee for Export Control),是1949年11月在美國的提議下秘密成立的,因其總部設在巴黎,通常被稱為“巴黎統籌委員會”。巴統有17個成員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希臘、土耳其、日本和澳大利亞。

巴統是冷戰的產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發達工業國家在國際貿易領域中聯合起來的一個非官方的國際機構,旨在限製成員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列入禁運清單的有軍事武器裝備、尖端技術產品和稀有物資等三大類上萬種產品。被巴統列為禁運對象的不僅有社會主義國家,還包括一些民族主義國家,總數共約30個。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西方國家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經常突破巴統的禁運限製,巴統不得不相應縮小其管製範圍。1990年,巴統大幅度放寬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高技術產品出口限製,禁運項目由成立初期的400個銳減到120個,1991年中又減少三分之二。受其禁運的國家也大幅度減少。

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加上巴統的禁運措施日益落後於世界經濟科技領域的激烈競爭形勢,一些西方國家又把巴統作為相互進行貿易戰的工具。巴統會員國的高級官員1993年11月在荷蘭舉行會議,一致認為巴統“已經失去繼續存在的理由”。1994年4月1日,巴統正式宣告解散。

大赦國際

大赦國際(Armlesty International——AI)於1961年5月28日在倫敦成立。其宗旨是“動員公眾輿論,促使國際機構保障人權宣言中提出的言論和宗教自由”;“致力於為釋放由於信仰而被監禁的人以及給他們的家庭發放救濟等方麵的工作。”大赦組織的工作方式是公開一國藐視人權的案例,然後訴渚全球的輿論;與其他組織所不同的是,為維持中立、公正與完整的獨立性,該組織在每一地區的分會都不能對本身的“個案”表達關切。其活動是“為良心犯尋求釋放,即那些在各地因個人的信仰、膚色、性別、種族、語言和宗教在沒有使用或鼓吹暴力的情況下而被拘禁的人;為所有政治犯爭取公平迅速的審判,並為那些被指控有罪或審判而被拘禁的人代言;反對對任何囚犯實施死刑和酷刑,或其他殘忍、不人道或侮辱性的待遇或懲罰。”大赦國際每年召開一次理事會會議。其資金來源於個人捐款、會費和當地籌款。

英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