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組織成員國有保、捷、民主德國(1990年9月24日正式退出華約組織)、匈、波、羅、蘇、阿爾巴尼亞(1968年9月13日宣布退出華約組織)。
1991年2月25日在布達佩斯舉行的華約政治協商委員會特別會議上,華約6個成員國(保加利亞、波蘭、捷克和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匈牙利、蘇聯)的外長和國防部長分別代表本國在一項議定書上簽字,宣布華沙條約組織所有的軍事機構從1991年4月1日起全部解散,同時停止一切軍事行動。1991年7月1日,華沙條約締約國政治磋商委員會在布拉格舉行的會議上,與會各國領導人簽署了關於華沙條約停止生效的議定書和會議公報,至此華沙條約組織正式解體。
世界貿易組織
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市舉行的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簡稱“世貿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以取代成立於1947年的關貿總協定(GATT)。
世貿組織是一個獨立於聯合國之外的永久性國際組織。1995年1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負責管理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萊蒙湖畔。1996年1月1日,它正式取代關貿總協定臨時機構。世貿組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國際組織,在調解成員爭端方麵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訂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與之前的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涉及內容更為廣泛,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隻適用於商品貨物貿易。世貿組織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起,並稱為當今世界經濟體製的“三大支柱”。
1995年7月11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中國於2001年11月正式加入該組織。
世貿組織成員分四類:發達成員、發展中成員、轉軌經濟體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2007年1月,越南成為世貿組織第150個正式成員。
八國集團
所謂八國集團,指的是西方七大工業國美、英、法、德、意、加、日(即通常說的C7)加上俄羅斯。嚴格地講,八國集團並非一個嚴密的國際組織,俗稱為“富國俱樂部”。在8個國家裏,除俄羅斯之外的7個國家是核心成員國,也就是以前的七國集團(G7)。
阿拉伯國家聯盟
阿拉伯國家聯盟簡稱“阿盟”(Ieague of Arab States——LAS),是阿拉伯世界最具代表性,影響力最為廣泛的組織,也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地區性組織之一。1944年9月,由埃及首倡,阿拉伯各國外長在亞曆山大港舉行會議,擬訂了《亞曆山大議定書》,並決定成立阿拉伯國家聯盟。
1945年3月22日,埃及、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門和約旦7個阿拉伯國家代表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阿拉伯國家聯盟憲章》,宣告阿盟正式成立。
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阿盟首腦會議)是阿盟的最高權力機構,也是阿盟和阿拉伯國家的最高級別會議,主要負責商討地區性重大問題。阿盟的領導機構是由全體成員國代表組成的理事會,每年3月或10月各舉行一次例會,也可應兩個以上成員國的要求隨時召開特別首腦會議。理事會由成員國輪流主持。理事會形成的決議對所有成員國均有約束力。它下設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社會、法律、阿拉伯石油專家、新聞、衛生、人權、行政和財政事務等機構。阿盟其他組織機構還有:聯合防禦理事會,經社理事會等。
截至2007年3月,阿盟成員國由當初的7個增至22個阿拉伯國家,其中包括巴勒斯坦。目前阿盟總部設在開羅。
非洲聯盟
非洲聯盟(African IJnion——Au,簡稱“非盟”)是繼歐盟之後世界上第二個重要的國家間聯盟,是集政治、經濟、軍事等為一體的全洲性政治實體。非盟的主要任務是維護和促進非洲大陸的和平、穩定,推行改革與減貧戰略,實現發展與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