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政治軍事(3)(1 / 3)

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輪流執政至今已有170多年。兩黨製已經發展成為美國的一項不成文的憲政製度。共和和民主兩黨,誰能成為執政黨取決於誰能在大選舉中獲勝。至於能否控製議會中的多數席位並不重要。兩黨的競選綱領均是公開維護壟斷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兩黨均奉行憲法民主的原則和自由企業的根本經濟製度,在根本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上意見幾乎完全一致。

兩黨均沒有固定的黨員,在大選中投哪個黨的票,就算哪個黨的成員。黨籍無足輕重,美國兩黨黨員隨時可以改變身份,這在美國政治中叫“跳槽”。

1847年美國著名畫家湯姆斯·納斯特繪製的一幅寓意深刻的“驢”“象”之爭的漫畫,描繪的是美國兩黨輪流執政的現象。共和黨和民主黨人對這幅畫大加讚賞。從此共和黨和民主黨的黨徽便分別為象和驢。每逢大選之年,兩黨的支持者也常常舉著“象”、“驢”的標牌來進行競選宣傳,“象驢之爭”由此得名。

三權分立

資產階級國家政治製度和政權結構的基本原則和組織形式。按照這一理論原則,資產階級將國家權力劃分為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製約的三個部分:立法、行政、司法。並建立相應的國家機關,分別行使這三個方麵的權力。立法權,即國家製定、修改或廢止法律的權力,由議會行使。行政權,即治理整個國家內政外交的權力。這一實際主宰資產階級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大權的機構,就是資產階級國家的中央政府。司法權,即監督法律的執行和審判的權力,由法院行使。三權:之間,既相互分立,各有自己的職權範圍,又相互製約,任何一方的權力都受到另一方的限製。

這就是資產階級國家所謂分權和製衡原則。“三權分立”製度在美國最為典型。

三權分立,作為一種學說,由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唯物主義哲學家和政治學家洛克首創的,18世紀法圈著名的啟蒙學家孟德斯鳩則發展和完善了這一理論。洛克和孟德斯鳩的分權說,已經成為近代資產階級國家政治製度的理論依據,成為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組織結構的基本原則。

上議院

資本主義國家兩院製議會的組成部分。源於英國的貴族院,後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仿效,但名稱各有不同,如美國、法國、日本稱“參議院”,荷蘭稱“第一院”等。與下議院比較,上議院一般具有較大的保守性,議員的當選資格也有較多的限製。通常為國家元首按特定條件(貴族等)所指定,任期較長;有的國家由選舉產生,定期輪番改選其中的一部分;也有的國家是終身製或世襲製。一般情況下上議院有權否決下議院所通過的法案。

下議院

資本主義國家兩院製議會的組成部分。源於英國的平民院,後為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仿效,但名稱各有不同,如美國、日本稱“眾議院”,法國稱“國民議會”,荷蘭稱“第二院”等。議員通常按人門比例由選民分選區選舉產生,定期改選,有一定的年齡、居住年限、教育程度、財產等限製。根據法律規定,下議院一般享有立法和監督政府、監督財政等權力。

尤其在議會製度國家,下議院通常被賦予較多的權力,居於比上議院優越的地位,但實際上往往受內閣的操縱和上議院的牽製。

君主製

以君主(皇帝、國王、大公、蘇丹和沙皇等)為國家元首的政體組織形式。在君主製下,國家最高權在實際上或名義上掌握在君主個人手中,君主一般是世襲產生且終身任職。

按君主的權力是否受到憲法性法律的製約可分為立憲君主製和專製君主製。立憲君主製又可分為二元君主製和議會君主製。

現在世界上還有為數不多的君主製國家,如亞洲的日本、不丹、文萊、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非洲的摩洛哥;歐洲的英國和瑞典等國。

政教合一製度

政權和神權合而為一的政治製度。這種製度下國家元首和宗教領袖通常由一人兼任,國家法律以宗教典籍為基礎,宗教教義是處理社會事務的準則。

政教合一製度是封建社會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為維護政治統治的一種妥協方式。宗教首領為了爭奪勢力,也需要與封建統治者的聯合。政權與神權的兩大集團相互依賴和利用以達到維護其利益的最大化。政教合一製度是宗教和政治結合最密切的形式。當代社會仍有極少數國家實行這一製度。

共和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