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護士節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為英國女護士,是近代護理學和護理教育奠基人,1820年5月12日誕生在一個富有的英國名門之家。
1854·年到1856年間,沙皇俄國與土耳其之間發生在克裏米亞的戰爭,十分殘酷,雙方傷亡慘重,大量的傷病員無人照顧。當時,具有醫學專業知識的弗羅倫斯·南丁格爾,她自願組織戰地救護隊,率領38名女救護隊員負責傷病員的護理,在她的領導下,建立了醫院管理製度,提高了護理質量,使傷病員死亡率迅速下降。
1860年,弗羅倫斯·南丁格爾在英國的聖多馬醫院辦起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為據推動世界各國護理工作和發展護士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12年,國際護士會倡議,世界各國醫院和護士學校以南丁格爾的生日5月12日為國際護士節,以此經念這位人類護理事業的創始人弗羅倫斯·南丁格爾。
教師節
9月10日是我國教師節,每到這一天,全國都會開展各種尊師重教活動。
1932年。國民黨統治時期,南京、上海等地的教育家們提出以農曆六月六日為教師節的建議。不久。國民黨政府同意了這個提議。
1938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長陳立夫借故否定六月六日為教師節,改農曆八月廿七日孔子誕辰為教師節。
後因這個日子處於上課期間,有礙教學,因又改為陽曆8月27日,但這個日子處於暑假邊緣,無人理睬,陳立夫的主張無疾而終。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周恩來總理認為教師是腦力勞動者,提議以“五一”勞動節同時作為教師節。隨後,由教育部和全國教育工作領導人發表書麵談話,將“五一”國際勞動節同時作為教師節。但因勞動節是全國性的節日,活動內容很多,而教師節沒有單獨的活動,實際意義不大。因此,“五一”並未真正成為教師節。
1984年12月9日一早,《北京晚報》總編室一版編輯接到一條記者編寫的倡議書,文字不長,其主要內容是倡議全社會推動尊師重教之風,設計一個教師節日,主要倡議人是當時任北京師範大學校長的王梓坤院士。
第二天,《北京晚報》就刊出文章《王梓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
12月15日,北師大鍾敬文、啟動、王梓坤、陶大鏞、朱智賢、黃濟、趙擎寰等箸名學者積極響應,聯合提議設立單獨的教師節。最後決定將節日定在9月10這天,一直沿用至今。
“三八”國際婦女節
1909年3月8日,美國芝加哥市的女工為了反對資產階級壓迫和歧視,爭取自由平等,舉行了大罷工和示威遊行,這一鬥爭得到了美國廣大勞動婦女的支持和熱烈響應,1910年,一些國家的先進婦女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第二次國際社會主義者婦女代表大會。大會根據主持會議的德國社會主義革命家蒙特金的建議,為了加強世界勞動婦女的團結和支持婦女爭取自由平等的鬥爭,規定每年的3月8日為國際婦女節。從此“三八”節就成為全世界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爭取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婦女解放而鬥爭的偉大節日。
我國於1924年第一次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五四"青年節
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餘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要求“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五四”運動。運動由北京發展到全國,迫使北洋軍閥政府拒絕在列強們的和約上簽字。
五四運動是中國革命青年運動的開端。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規定,以5月4日為中國青年節。
五、民間諸神
穀物女神
每年6月21日或22日,羅馬尼亞人都要舉行儀式隆重祭祀穀物女神。這天,人們身著民族盛裝,個個神采奕奕,絡繹不絕地彙集到中心廣場,參加遊行。一位少女化妝成“穀物女神”的形象,她頭戴蓬子菜花編織的黃色花冠,身穿古裝,並且披著鮮豔的披肩。遊行隊伍在“穀物女神”的率領下,浩浩蕩蕩朝前走去。當走到即將開鐮收割的麥田時,鼓樂齊鳴,歡聲四起。人們便將“穀物女神”圍在中間,翩翩起舞。歡樂的人群載歌載舞,完全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之中。穀物女神的名字是色列斯,傳說她把種子撒向人間,賜給大地豐饒的物產:樹木、花卉、穀物。為了感謝女神色列斯,於是人們虔誠地祭祀她.並且祈求她年年都給人們帶來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