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國際解剖學代表大會還作出決議,凡是解剖學名詞均需統一用拉丁文命名。其後,國際上不少專科醫學會都紛紛效仿,使現代醫學中拉丁文的應用更加普遍廣泛。
如今在國際上,拉丁文不僅是繼承西方醫學遺產的重要工具,也是創造新的醫學術語的源泉。
叩診
300多年以前,奧地利有一位醫生,他的父親是一個賣酒的商人。那時候,酒店的酒都是裝在一人高的大木桶裏,然後存放在地窖內的。每次取酒,酒商都要用手指頭敲敲大木桶,然後根據木桶發出的聲音的強弱,來判斷酒量的多少。
有一回,這位醫生給人看病,病人說感覺胸口不舒服。那時沒有什麼設備,醫生隻得依靠問來判斷病因,結果沒查出病因,沒過幾天,病人死了。
醫生征得死者家屬同意,解剖屍體查找病因。原來是死者胸部發炎化膿,胸腔裏積了水。這件事使醫生想起父親取酒敲木桶的情景。從此,這個醫生再給胸部有病的人檢查時,就用手指頭敲敲聽聽,他從不同部位的叩擊聲中,就能準確分辨出胸部是否有了病。這種叩診法一直沿用到現在。
卡介苗
19世紀80年代,法國微生物學家和化學家巴斯德,首先發明用減弱了毒力的細菌預防某些疾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法國另兩位微生物學家卡爾美和介林從中受到啟發,決心研究出一種可以預防結核病的菌苗,來對抗困擾人類的結核病。
1907年,卡美爾和介林開始培養一株致病力甚強的結核菌,該菌是從結核病牛乳汁中分離出來的。他們把該菌培養在特製的培養基中,每隔3周移種一次,細心觀察結核菌的毒性改變情況。在培養移種過程中,用豚鼠、家兔、猴子、小羊及小牛等反複試驗,最後,終於使該菌的毒力減弱許多,不但不會使動物發生結核病,而且對結核病產生了良好的免疫作用。
1921年,卡美爾和介林將研製成功的結核菌苗,首次應用於人類。被接種者是巴黎一醫院中的嬰兒,他的父母均死於肺結核,撫養他的祖母也患肺結核。醫生把10毫克結核菌苗藏在乳汁內喂食,兩天一次,共服三次,結果大大增強了孩子對結核病的抵抗力。起初,慎重起見,接種還隻限於肺結核病人家庭中的孩子,後來才逐漸地應用到其他的小孩身上。
結核菌苗的發明,使得人類不受結核病侵擾。為了永遠紀念這兩位發明者,人們用卡美爾和介林的名字將這種疫苗命名為“卡介苗”。
四、人體常識
呼吸係統的構成
呼吸係統是由鼻、咽、喉、氣道、肺及胸廓組成。呼吸道以環狀軟骨(俗稱喉結)下緣為界,環狀軟骨以上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由鼻、鼻竇、咽喉構成,環狀軟骨下緣以下則為下呼吸道,下呼吸道包括氣管和支氣管。再往下就是肺髒。
體循環和肺循環
心髒分為四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接受肺髒回來的飽含氧氣和養料的血液,左心房收縮把血液送人左心室,左心室收縮再把血液送入主動脈,送往全身後回到右心房,這二二循環曆程就叫體循環。右心房把血液排人右心室,右心室收縮,把血液送人肺動脈,血液在肺髒排出二氧化碳,帶上氧氣,再經肺靜脈回到心髒的左心房,這一循環曆程就叫做肺循環。
消化係統的構成
人體消化係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在臨床上,常把消化道分為上消化道(十二指腸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腸以下的消化道)。消化腺包括口腔腺、肝、胰腺以及消化管壁上的許多小腺體,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
神經係統的構成
神經係統由中樞神經係統和遍布全身各處的周圍神經係統兩部分構成。中樞神經係統包括腦和脊髓,分別位於顱腔和椎管內,是神經組織最集中、構造最複雜的部位,存在有控製各種生理機能的中樞。周圍神經係統包括各種神經和神經節,其中同腦神經,與脊髓相連的為脊神經,支配內髒器官的稱植物性神經。各類神經通過其末梢與其他器官司係統相聯係。
整容術
整容術最早出現於德國,1910年時,柏林的外科醫生馬克斯·約瑟夫,從鼻腔內切口,第一次成功地完成了鼻型矯正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