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羽毛球基本技術(4)(2 / 3)

(四)回動

擊球後,應盡力保持(或盡快恢複)身體平衡,並即刻向中心位置移動,以便在中心位置上做好迎擊下一個來球的準備,稱為回動。所謂“中心位置”,一般是指場區的中心略靠後的位置(單打)。因為這個位置最有利於平衡兼顧向場區各個方向去迎擊球。初學者往往缺乏“回中心位置”的意識,在哪裏打完球就停在哪裏,這是必須要改正的。當然,運動員隨著比賽經驗的增長,逐漸會體會到並非千篇一律地每擊完一次球之後都必須回到場區的中心位置,而應根據比賽當時的實際情況,根據雙方技戰術的特點,選擇最有利於回擊對方來球的回動路線和回動位置。

1.後退步法

從中心位置移動到後場各個擊球點的位置上擊球的步法,稱為後退步法。

(1)右後場區後退步法

①側身後退一步:起動後,以左腳前掌為軸,右腳往右後側蹬轉後退一步,重心移到右腳上(右腳腳尖朝右側,左腳尖也順勢略轉向右),成側身對網姿勢。此時,可作原地擊球或起跳擊球。

②側身並步後退:起動後,以左腳前掌為軸,右腳往右後側蹬轉後退一步,左腳即刻往右腳並一步。緊接著右腳再向右後撤一步(重心移到右腳上),成側身對網姿勢。此刻,可作原地擊球或起跳擊球。

③交叉步後退:起動後,以左腳前掌為軸,右腳往右後側蹬轉後退一步(步幅不宜太大),左腳即刻經右腳後交叉後退一步。緊接著右腳再往右後撤一步(重心落在右腳上),成側身對網姿勢。此刻,可以原地擊球或起跳擊球。

(2)左後場區後退步法

①交叉步後退頭頂擊球步法:起動後,以左腳前掌為軸,右腳向右後蹬轉(蹬轉的角度應較大)向右後方撤一步,左腳即刻往身後交叉後退一步。緊接著右腳再往左後場退一步(重心落在右腳上),成上體後仰麵對網的姿勢。此刻,可以做原地或起跳頭頂擊球。如果起跳擊球(向左後上方起跳),在揮拍擊球的同時,必須在空中作左腳後擺,右腳前跨的兩腳交換動作,左腳在身後先著地,上體前壓,緊接著右腳在體前著地緩衝,向中心位置回動。

②蹬轉一步反手擊球步法:起動後,以左腳前掌為軸,右腳向左後方蹬轉使身體轉向左後方。同時,右腳經左腳前向左後場跨出一步(重心移到右腳)成背對球網姿勢(在移動過程中,由正手握拍法換成反手握拍法),在右腳跨步著地時發力反手擊球。擊球後,右腳往右後方蹬轉,身體隨即轉成麵對球網,回中心位置。

③墊步蹬轉反手擊球步法:起動後,上身向左轉。同時,左腳後撤墊一步,緊接著以左腳前掌為軸,右腳經左腳向左後場區跨出一步(重心移到右腳)成背對網姿勢(在移動過程中,由正手握拍法換成反手握拍法),在右腳跨步著地時發力反手擊球。擊球後,右腳往右後方蹬轉,身體隨即轉成麵對網,回中心位置。

④蹬轉交叉步反手擊球步法:起動後,以左腳前掌為軸右腳向左後方蹬轉,使身體轉向左後方。同時,右腳經左腳前向左後場區跨一步成背對網姿勢(在移動過程中,由正手握拍法換成反手握拍法)。接著,左腳邁一步,右腳再邁一步(重心移到右腳上),在右腳著地時發力反手擊球。擊球後,右腳往右後方蹬轉,身體隨即轉成麵對網,向中心位置回動。

以上都是從中心位置後退的步法。在比賽中,能回中心位置稍作停頓再起動,說明步法比較主動。但是,在比賽中,往往也會有被對方控製而出現被動的局麵。例如,在網前擊球後就需直奔後場底角回擊對方的平推球。這時,可用交叉步後退,步數不限,但最後一步仍須符合上述步法要求(右腳在後,重心在右腳上)。如果從後場上網擊球,步法運用也照此理。

2.兩側移動步法

從中心位置向左右兩側移動到擊球點上擊球的步法,稱為兩側移動步法。它一般用於中場接殺球,起跳突擊。

(1)向右側蹬跨步:起動後,左腳掌內側用力起蹬(同時向右轉髖),右腳向右側跨出一大步(重心落在右腳上,腳尖偏向右側,以腳趾製動),上身略向右側倒(側倒的程度根據擊球點高低而定)做正手抽、擋球。擊球後,以右腳前掌回蹬。若起跳突擊,用右腳(或雙腳)起跳,突擊後,右腳先著地(或雙腳同時著地)緩衝,回中心位置。

(2)向右並步加蹬跨步:起動後,左腳先向右腳並一步。緊接著,以右腳掌內側用力起蹬。此後的動作均與前述“向右側蹬跨步”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