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羽毛球基本技術(2)(2 / 3)

擊平高球的方法與擊高遠球的方法是基本一致的。它們的技術特點和要求的區別在於:一是在擊球點上的拍麵仰角小於擊高遠球時的拍麵仰角(拍麵仰角的大小是決定出球弧線的關鍵);二是要善於控製球的飛行弧線和落點,擊出去的平高球的高度,要根據對方的身材高矮與彈跳能力,準確控製高度(應不讓對方在中場位置上起跳攔截為準)。同時還要考慮到球的輕重、快慢、風速、風向等因素的影響,準確控製力量,才能使落點準確。

3.扣殺球

把高球在盡量高的擊球點上,用大力揮擊下壓到對方場區內,稱為扣殺球,也稱扣球或殺球。由於扣殺球力量大,擊球點高,因而球速快,球飛行的弧線短直,是後場進攻和爭取得分的主要手段。在對付防守技術較差,反應較慢的對手時,與平高球、吊球配合運用,比賽效果會更好。

扣殺球有正手扣殺球、頭頂扣殺球、反手扣殺球及劈殺球、突擊殺球之分。

(1)正手扣殺球

對於在自己右側上空的高球,作正手握拍法,用正拍麵扣殺球,稱為正手扣殺球。

正手扣殺球可以在原地或起跳後進行。它們的準備姿勢和動作過程與擊高遠球相似。但其技術方法上是有區別的。一是發力要求不同:扣殺球要充分運用腰腹力量和肩關節的力量。發力前,身體較為後仰,特別是起跳扣殺球幾乎成“滿弓形”,然後發力擊球,才能充分發揮身體各部分的力量。發力擊球時,手臂以最大的速度揮擺,最後通過手腕的高速閃動(屈腕)產生強大的向前下方的爆發力。所以,揮拍擊球時,手臂幾乎是伸直的。二是擊球點有區別:殺球點選擇在右肩前上方稍前一些的位置上(比擊高遠球略前一點),有利於發力擊球。如果擊球點太前,則殺球不易過網;如果擊球點太後,則不易發力,不易控製拍麵角度,殺下去的球既飄浮無力,又不易控製落點。三是拍麵角度有異:扣殺球時的拍麵角度,要比擊高遠球時小,一般控製在75°~85°之間為宜,拍麵應前傾。

當拍麵正向前下方扣殺,則殺直線球。當拍麵斜向一側扣殺,則殺斜線球。隨著殺球的動作過程,身體稍向左轉,手臂和球拍也向左下方下落,維持身體平衡,將拍收至右胸前,即刻回動。

還有一種叫劈殺球的技術,其方法與正手扣殺球基本相同。區別在於:劈殺球主要以前臂和手腕的外旋(或內旋)以及手指控製拍麵作劈切的動作,使球拍同時擊中羽毛和球托的右(左)後部位,把球擊向對方中場兩側區域。劈殺球的力量雖比扣殺球小,但很突然,落點較準,是一種很有威力的進攻技術。

(2)頭頂扣殺球

對於在左後場區上空的球,擊球點選擇在頭頂上方,作正手握拍法用正拍麵扣殺球,稱為頭頂扣殺球。

頭頂扣殺球的方法與頭頂擊高遠球的方法相似。其不同點:一是擊球的力量比擊高遠球大,發力方向是向前下方的。二是擊球點稍前些,拍麵角度較小,一般控製在75°~85°為宜,拍麵保持前傾。

(3)反手扣殺球

對於在自己左側上空的高球,作反手握拍法,用反拍麵扣殺,稱為反手扣殺球。比賽中運用反手扣殺球,具有一定的進攻突然性。但從球速和力量講,都不如頭頂扣殺球的快和大,球的落點也較難控製。我國運動員較普遍運用頭頂扣殺球,較少采用反手扣殺球。

反手扣殺球的方法與反手擊高遠球的方法基本一致。其不同點是:擊球時,拍麵角度一般控製在75°~85°為宜,反拍麵保持前傾,發力方向是前下方。

(4)起跳突擊殺球

當對方擊來弧度較低的平高球時,則向側方(或側後方)起跳,突然揮拍扣殺球,稱為起跳突擊殺球(也稱“突擊”)。突擊殺球多用於中場或中後場區。這項技術的特點就在於它的進攻突然性,在單打時有應用,在雙打時運用尤多。

起跳突擊殺球的方法:用正手握拍法,如果是在右側方的來球,則舉拍於右肩上,右腳向右側上方起跳使身體向右側上空竄去,到最高點時,以肩帶臂,主要以前臂和手腕快速揮拍扣殺球。扣殺球後,仍以右腳先著地緩衝,即刻回動。如果球向左側邊飛來,則用左腳向左側上方起跳使身體向左側上空竄去,肘關節高舉靠近頭部,舉拍於頭後,到最高點時,主要以前臂內旋和手腕快速揮拍扣殺球。扣殺球後,仍以左腳先著地緩衝,即刻回動。

4.吊球

在中、後場的高球,運用劈切或攔截的技術動作,使球輕輕地落在對方網前區,稱為吊球。在擊球瞬間球拍有劈切球的動作的稱為劈吊;隻是以拍麵攔住球使反彈回去的叫攔吊球。由於吊球落點比較近網,與平高球結合運用,就會拉開對方的防守範圍,從而達到調動對方,掌握場上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