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羽毛球基本技術(1)(1 / 3)

一、握拍法

羽毛球運動是以運動員手握球拍往返擊球的方式進行的,所以握拍法就成了初學者首先要掌握的羽毛球基本技術之一。學會正確的握拍方法是掌握合理、準確、全麵的擊球技術的前提條件。而不正確的握拍方法會妨礙各種擊球技術的掌握和技術的進步與提高。因此,不但初學者從一開始就應十分重視學會正確的握拍方法,就是已達到一定水平的運動員也應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握拍法。

〔一〕握拍法的類型

握拍法可分為正手握拍法和反手握拍法兩種。

(一)正手握拍法

用握拍手手掌同一個朝向的拍麵擊球叫正手擊球,正手擊球時的握拍方法為正手握拍法。

[方法]握拍時,先用左手拿住拍頸,使拍麵與地麵垂直,再張開右手(本書的全部技術動作均以右手握拍為例),使手的小魚際肌靠在拍柄底托處,虎口對準拍柄的內側小棱邊,然後小指、無名指和中指並攏握住拍柄,小指和無名指在拍柄的末端應稍緊,負責不使球拍脫手,食指與中指稍微分開,用食指和拇指輕鬆地環扣住拍柄。

(二)反手握拍法

用握拍手手背同一個朝向的拍麵擊球叫反手擊球,反手擊球時的握拍方法為反手握拍法。

[方法]在正手握拍法的基礎上,拍柄稍向外轉,食指收回,拇指第二指節頂貼在拍柄內側的寬麵上,其餘四指並攏握住拍柄,手心與拍柄之間應有一個明顯的空洞。

〔二〕握拍法的關鍵

不論正手握拍法或反手握拍法,除上述握法的區別以外,它們共同的技術關鍵是,一要放鬆,二要靈活。

(一)握拍要放鬆

握拍的時候,手部的肌肉要適當地放鬆(拇指與食指比較放鬆,主要用其餘三指自然地握住拍柄)。擊球前,食指與中指間有一定的距離(正手握拍時更明顯),手心不要靠在拍柄上,手心到虎口之間應留有空洞(反手握拍時更明顯)。在擊球時,握拍才由放鬆到握緊,虎口也隨之夾緊,食指與中指靠攏,虎口到手心之間的空洞也不見了。但在球擊出以後,又要很快地恢複到放鬆握的姿勢。

(二)握拍要靈活

前麵講的正手握拍法和反手握拍法是兩種基本的握法,初學者無疑應以這兩種基本握法開始學習。但是應該知道,場上擊球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而不同的擊球方法對握拍法又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做不同的擊球時,需要靈活地對握拍法作某些調整,擊球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後場正手擊高遠球或殺球時,擊球前握拍要放鬆;由於用爆發力擊球的緣故,到擊球時,就應突然緊握拍柄。但如果做正手吊球,由於吊球要嚴格控製力量,即使在擊球瞬間,握拍仍然比較放鬆。在左後場頭頂吊對角球時,甚至可以將食指和拇指更放鬆一些,目的是容易轉動拍麵,有利於控製擊球方向。在半場區作半蹲快打時,為了使揮拍幅度減小,頻率加快,有人習慣握在拍柄上端,而把拍柄的下端露出一段。在網前擊球時,同樣有需要靈活調整握拍法的情況。

總之,握拍是為擊球服務的,不論哪一種握拍法,最基本的要求是有利於手腕、手指力量的發揮;有利於手腕的靈活轉動;有利於靈活調整拍麵朝向,以便控製擊球路線和球的落點。

羽毛球比賽從發球開始到成“死球”,往往要運用不同擊球方法來回擊很多回合。當擊完一次球後,就應恢複到正手握拍法,當下一次決定用何種擊球方法時,又重新轉換成相應的握拍法。這樣循環不已,直到打成“死球”。

〔三〕握拍法常見的錯誤

握拍法常見的錯誤有以下幾種:

一是五指並攏死勁一把抓的“拳握法”。這種握法使手臂的肌肉僵硬,影響手腕的靈活性。

二是虎口對準拍麵的“蒼蠅拍握法”。這種握法使屈腕發生困難,妨礙對拍麵角度的自由控製。

三是反手擊球時,沒有轉換成反手握拍法。

二、發球法

發球是羽毛球運動的一項重要基本技術。高質量的發球,會給對方接發球造成困難,迫使對方隻能作防守性的回擊,甚至會造成接發球失誤。質量差的發球,會使對方獲得進攻機會,使自己處於被動。所以,發球質量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到比賽的主動或被動,在雙打比賽中尤其是如此。關於隻有發球方勝球才能得分的規則,就使我們更應重視發球權,把發球作為組織進攻的開始。

何為好的發球呢?一是高質量到位(如發網前球要貼網而過,落點靠近前發球線;發高遠球落點要在後發球線附近等)。二是變幻莫測(做到各個發球周期動作的一致性,符合戰術變化的要求)。三是符合規則要求(不違例)。

〔一〕發球的基本姿勢

按發球時的基本姿勢不同,發球可分為正手發球和反手發球兩種。

(一)正手發球

[站位]單打時,一般站在發球區內離前發球線1米左右的中線附近。雙打時可站前一些。

[姿勢]左腳在前(腳尖對網),右腳在後(腳尖斜向側方),兩腳距離與肩同寬,上身自然伸直,身體重心放在右腳上,成左肩斜對球網之勢。右手握拍向右後側舉起,肘部稍屈。左手用拇指、食指、中指夾持羽毛球的中間部位,舉在身前。兩眼注視對方準備接球的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