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曆史,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飲料之一。中國古代曆朝對酒這種特殊飲料的政策比較矛盾,常禁常開,禁時雷厲風行,開時舉國歡慶,這是酒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使然。中國古代曾多次酒禁。酒禁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經濟原因。因為釀酒需要消耗大批糧食,而戰亂和自然災害會使糧食大幅歉收,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若還要用大批糧食釀酒會使國家經濟崩潰。魏晉南北朝時期這種天災人禍又特別頻繁,酒禁是很自然的措施。《晉書·安帝本紀》記載:“隆安五年(401年),以歲饑,禁酒。”《宋書·文帝本紀》記載:“元嘉十二年(435年)六月,丹陽、淮南、吳興、義興大水,斷酒。”元嘉二十年、二十一年,又在部分地區頒布禁酒令。這是南方的情況,在北方也是如此。又《北齊書·武成帝本紀》記載:“河清四年(565年)二月壬申,以年穀不登,禁酤酒。”禁酒的另一個原因是為了維護社會穩定,因為人們飲酒之後常會有出格言行。據《魏書·刑罰誌》記載:“太安四年(458年)始設酒禁。是時年穀屢登,士民多因酒致酗訟,或議主政。帝惡其若此,故一切禁之。”頒布酒禁是由最高統治者作出的決策,是用國家法令的形式實施的,非常嚴酷。三國蜀漢曾因天旱禁酒,竟然規定家中藏有釀具與釀酒同罪。有釀具就要治罪,其嚴厲可知。北魏文成帝太安四年(458年)規定:“釀、沽、飲,皆斬之。”與酒沾上邊兒就要被殺頭,其嚴酷程度大概是空前絕後了。酒在人們的飲食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社會需求強烈,長期禁酒是不得人心的。又由於酒的消費量很大,國家可以從中獲取巨額稅收,經濟利益的誘惑也是不可抗拒的。因此,酒禁不可能持久。據《北齊書·後主本紀》記載:“武平六年(575年)閏八月辛巳,以軍國資用不足,稅關市、舟車、山澤、鹽鐵、店肆,輕重各有差,開酒禁。”禁酒的時間一般都不會很長。這就形成了中國古代酒禁屢禁屢開的局麵。
正文 第257章 為什麼中國曆史上“酒禁,屢禁屢開”?(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