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塞維利亞大教堂(3)(1 / 2)

這個被哥倫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的島上到處生長著綠油油的熱帶森林。哥倫布登上了這個新大陸,項鏈似的珊瑚礁和光閃閃的沙灘環繞著的一個微微起伏的海島。不久,居民們好奇地開始圍觀哥倫布,他們全身赤裸,體態十分健美。自以為是到了東印度群島的哥倫布,把這些土著居民稱作印第安人。這樣,從那時起所有的美洲土著也都被這樣稱呼了。實際上,他們當時見到的這些人是散居於南美北岸諸海島上的阿拉瓦克人。

哥倫布同這些土著居民做了交易,以銅鈴、紅帽子、玻璃珠之類的小物品換得了黃金製成的小飾物、棉紗和鸚鵡等等。這項貿易是絕對不平等的交換,一枚普通的西班牙錢幣就可以換25磅棉紗。後來哥倫布描寫這些居民時說道:“我所見到的所有的人都很年輕……他們沒攜帶也不懂得鐵的武器可以傷人,當我把劍拿給他們看時,他們抓住了劍刃,因無知而傷了手指。他們沒有任何鐵器……”。

船員們在聖薩爾瓦多停留了兩天,也用一些廉價的裝飾品從印第安人那裏換來了食物、淡水。

那位帶來的阿拉伯語言學家在這裏是毫無用武之地的。哥倫布他們隻是依靠手勢和符號同阿拉瓦克人交流,這讓他得知,在這個島的南邊有一個擁有大量黃金的國王,且在南邊和西邊還有許多這樣的海島。

這個消息是振奮人心的。在當時那帶有很多想象成分的地圖上,確實有許多海島散綴在亞洲東部的海上,包括那個日本島在內。根據《馬可·波羅遊記》的記載,那裏黃金豐富到無可比擬的程度,就連宮殿的屋頂和地板都是用黃金製成的。於是哥倫布下定決心要向西南方尋找這塊寶地。他帶了六個阿拉瓦克人當翻譯和向導,接著船隊又朝西南方行進了約兩個多星期。在途中,他們又發現了一些新的海島,並且在這一帶首次嚐到了白薯、玉米和木薯,令他們讚賞不已的還有印第安人奇特的睡鋪——網絡狀吊床。這以後不久,歐洲的海員就采用了這種吊床,而今天則成了沙灘必備品。

然而,尋遍了巴哈馬群島,他們也沒有找到很多黃金,因而根據印第安人的傳聞他們又繼續向南方去尋找一個更大的叫古巴的海島。這裏向東風景十分秀美,到處可見巍峨的青山,因而,哥倫布說古巴是他聽見到的最美麗的海島。可是,在那裏,他們同樣沒有找到什麼商船和黃金屋頂的宮殿,所見的隻是一些獨木舟和一些由圓形小屋組成的村落。

哥倫布拿著一塊黃金指給當地土著人看時,他們指了指內陸的一個地方說:“古巴納坎。”根本沒有接觸過東方語言的哥倫布卻自信地認為他們一定是說:“中國的大汗”。因此他認為自己現在一定是到了中國,他夢想著不久後能見到中國當時的“大汗”。

一個外交使團很快被哥倫布派出了,他們攜帶著菲迪南德和伊莎貝拉的公函去見“大汗”。顯然在這裏不可能見到中國的大汗也不可能找到什麼黃金的寶藏,可是它們卻發現了當地居民的一個奇特的習慣——就是把一種稱作托巴科斯的葉子卷起來塞進鼻孔,吸入點燃時冒出的煙。這就是最初的煙草,可惜他們無法預想這種事物在未來會帶來多麼大的財富,甚至比直接找黃金來得更加容易。

沿古巴北岸航行了五個星期,船隊始終沒有找到黃金。由於聽信了阿拉瓦克人的意見,有一天,“平塔號”船長自作主張起錨向東航行,去一個叫巴比克的海島上尋找黃金,自此一去六個星期不見歸來。

12月5日,哥倫布隻得率領著“尼娜號”和“聖瑪麗號”到達了古巴的最東端,在繼續東行中,又一個人口眾多、風景優美的海岸出現了。全體人員都認為這是一個和西班牙同樣美麗的海島,西班牙島就這樣被哥倫布用來命名為這個海島的名稱,這就是現在的伊斯帕尼奧拉島,屬於海地和多米尼加共和國。

兩個星期過後,哥倫布他們勘查了伊斯帕尼奧拉島北部海岸的大約1/3的地方,並且繪製了這一帶的地圖,可以說是相當準確。他們試圖接近阿瓦克人的大部落並同土著們一起去尋找黃金。他們似乎發現越是向東走,就越有找到黃金的苗頭,然而一切都是幻想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