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的安息地
塞維利亞大教堂是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區省會城市塞維利亞市內的著名宗教名勝。在所有哥特式大教堂中,其規模名列前茅,該教堂建於15世紀初,在原伊斯蘭教寺院的舊址上改建而成。塞維利亞的名字同一個偉大的英雄緊緊聯係,那就是偉大的航海英雄哥倫布,他的靈柩就放在教堂內。
12世紀以後,西班牙迎來繁榮盛世,從越來越多的藝術品尤其是建築中表現出來。精巧華麗的大教堂即可稱為中古時代的建築象征。那時,教會讚美上帝最好的方式是建築壯麗的教堂,並以此祈求賜福給天下眾生。於是在城鎮之間出現了許多壯觀宏偉的大教堂,高聳的螺塔伸往天際,肇事者宗教的興盛。當時,興建大教堂需要集結龐大的資金並耗費上百年的時間來建造,但人們依然樂此不疲。
塞維利亞是西班牙的第四大城,也是安達魯西亞地區的靈魂城市、首府。傳說中的塞維利亞是由大力神赫克利斯締造的,但實際上它卻是一座阿拉伯式的古城。西班牙諺語有雲:沒見過塞維利亞的人就是還沒有開過眼界。1248年,塞維利亞需要一座大教堂,於是原來的清真寺就被用做了天主教堂。直到1401年,塞維利亞人決心拆除清真寺,並在原址上修建一座整整的基督教大教堂。於是,原來的清真寺幾乎徹底消失,被保留下來的隻有宣禮塔和橘子庭院。隨之建起的是今天的大教堂。經曆了100多年,這座哥特風格的大教堂終於完工。其建築之華美、雕刻之精細、花窗之絢麗,都堪稱西班牙教堂的典範。
大教堂占地約2.4萬平方米,光是支撐的柱石就有157根。在很多世紀裏一直是基督教世界中最大的宗教名勝建築。教堂內部空間極大,主要有王室座堂,主座堂,珍藏館,祈禱廳等。王室座堂是西班牙文藝複興時期的早期作品。在建築物簡潔的幾何造型結構及其拱形圓頂的表麵都布滿了富麗堂皇的複雜紋樣裝飾。祭壇正中安放了一座代表塞維利亞地方保護神國王聖母的木刻雕像。雕像前有三個王室成員的骨灰盒,中間一個華貴的銀製骨灰盒是費爾南多三世國王的遺骨,兩旁兩個分別是皇後和兒子阿方索十世的骨灰盒。座堂內還有哥倫布的墓穴,座堂周圍漂亮精致的鐵柵建於1771年。
教堂之所以著名,除了建築的宏偉外,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哥倫布的靈柩被安葬在這裏,哥倫布於1506年5月去世後,1509年時遺體被移至塞維利亞,1541年時遺骨被運往聖多明哥大教堂裏。1795年遺骸又被移往古巴的哈瓦納,1998年又由哈瓦納送回西班牙,繞了地球一大圈後又回到塞維利亞。為表揚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特別打鑄了四個國王雕像扶著他的靈柩。人們對他的崇敬由此可見一斑。靈柩祭壇後方的黃金屏風,就使用了將近4000磅的黃金,上麵所雕刻的1500個人物共花費近40年才完工。
被保留下來的舊清真寺的遺跡橘園和城內最出類拔萃的名勝建築希拉爾達塔如今也堪稱城市的象征。它們是由意大利運來的羅馬石材建造而成,後再用磚塊繼續建造,加上細的鑲雕裝及馬蹄形窗戶設計,整個高塔是近代的基督教風格作品,高塔的最高點設計成具有文藝複興氣息的鈴形雕塑。其後基督教徒又在上麵加建了文藝複興風格的鍾塔,使希拉爾達塔融合了回教和基督教雙重風格,成為真正的曠世傑作。
●為航海而生的哥倫布
到塞維利亞大教堂的人,都不會錯過瞻仰哥倫布靈柩的機會,哥倫布全名克裏斯托弗·哥倫布,是人類曆史上最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他在西班牙國王支持下,4次出海遠航,先後到達巴哈馬群島、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特立尼達等島。在帕裏亞灣南岸首次登上美洲大陸,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他還考察了中美洲洪都拉斯到達連灣2000多千米的海岸線;認識了巴拿馬地峽;發現和利用了大西洋低緯度吹東風,較高緯度吹西風的風向變化。雖然哥倫布的成就在航海界無人能及,但是人們對他的功過是非從來就褒貶不一。
1451年哥倫布生於意大利的熱那亞,青少年時代的他沒有受到過多少正規教育。哥倫布的父親是一個著名的紡織匠,他從小就在家中的紡織作坊中幫工。但哥倫布對航海和來往於地中海之上的商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多年的勞作及動手實踐,培養了哥倫布細致、耐心的性格和極強的動手操作能力,這為他以後出海及繪製海圖打下了必要的基礎。
熱那亞是地中海北部重要和著名的港口,每天數以萬計的船隻在這裏停泊。港內膚色不同、著裝各異的人們,帶著來自各地的特產,在這裏進行貿易並交流信息。這一切給幼小的哥倫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哥倫布成為航海家提供了優越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