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拿破侖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外國人”,所以一心希望有一天能夠讓科西嘉從法蘭西共和國獨立出去。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後,拿破侖回到科西嘉,希望推動科西嘉獨立,然而行動失敗,最後全家逃往法國。在1793年7月,拿破侖帶兵攻下了保王黨的堡壘土倫,因此受到雅各賓派的賞識,被破格提拔為準將。1794年熱月政變中拿破侖由於和羅伯斯庇爾兄弟關係緊密而受到調查,後因拒絕到意大利軍團的步兵部隊服役而被免去準將軍銜。
1795年,拿破侖受巴黎督政官巴拉斯之托成功平定保王黨武裝叛亂(史稱葡月政變),一夜之間榮升為陸軍中將兼巴黎衛戍司令,在軍界和政界中嶄露頭角。
拿破侖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家,對當時的軍事知識深有研究,善於將各種軍事策略運用於實戰之中,當過炮兵的他很重視炮兵的戰術應用,他曾說過“火炮是戰爭之神”。在戰爭中,他主張將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作用。1796年3月2日,27歲的拿破侖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意大利方麵軍總司令。在和情人約瑟芬·博阿爾內(約瑟芬·德塔謝爾)倉促結婚後,便匆匆奔赴前線,真正開始了他的崢嶸歲月、戎馬生涯。在意大利,拿破侖統率的軍隊多次擊退了奧地利帝國與撒丁王國組成的第一次反法同盟聯軍,最後迫使對方簽署了有利於法蘭西共和國的停戰條約。
取得意大利之役的勝利後,拿破侖的威信越來越高,逐漸成為法蘭西的新英雄。他的崛起引起了督政府的注意,為了阻止他的繼續膨脹,拿破侖被任命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軍司令,派往東方以抑製英國在該地區勢力的擴張。
關於拿破侖的遠征也有許多的傳說,在拿破侖的遠征軍中,除了許多門大炮外,還帶了175名各行業的學者以及成百箱的書籍和研究設備。拿破侖本人精通數學,同時還十分喜愛文學和宗教,受啟蒙運動的影響十分大,所以十分重視隊伍中的學者。在遠征中拿破侖曾下達過一條著名的指令:“讓驢子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
然而,這次不懷好意的安排勢必讓拿破侖慘敗。拿破侖的艦隊在尼羅河之戰中被英國的海軍上將納爾遜完全摧毀,海軍主帥布呂埃斯戰死,陸軍部隊被困在埃及。到1799年回國時,400艘的軍艦隻剩下兩隻小艦,原本侵略印度的計劃受阻,人員損失慘重。然而,就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拿破侖的命運發生了轉折,在一張法國過期的報紙上,拿破侖得知了法國國內緊張的形勢和嚴峻的外部壓力,感到時機成熟的拿破侖丟下了自己的軍隊,秘密回國,作為一名軍事統帥,這是很難讓人理解的,但作為一名有著敏銳洞察力的政治家,拿破侖作出了一個最為正確的抉擇,拿破侖是一隻蒼鷹,怎麼會隨意受人擺布?
回到法蘭西共和國後,拿破侖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人們記憶猶新的是他指揮意大利之戰的成功而不是出征的潰敗。此時歐洲反法聯盟逐漸形成,而法蘭西共和國國內保皇派勢力也漸漸上升,教皇的實力受到了威脅。拿破侖利用這些優勢,一個月後發動了一次政變,宣告成立一個新政府──執政府,他任政府的第一執政。
當時的法蘭西正麵臨著緊張的國內形勢和嚴峻的外部壓力,對此,拿破侖進行了多項涉及政治、教育、司法、行政、立法、經濟方麵的重大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拿破侖法典》,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影響。很多條款拿破侖本人都親自參加討論並最終製定,法典基本上采納了法蘭西共和國大革命初期提出的比較理性的原則。1804年,《法典》正式實施,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從法律上得以穩固,即使是在一個多世紀後依然是法蘭西共和國的現行法律,拿破侖在編寫回憶錄時曾說過:“我的偉大不在於我曾經的勝利,因為滑鐵盧一戰已使它隨風逝去,我真正的偉大在於我的法典,它將永遠庇護法蘭西的人民享受自由。”事實上《法典》也對德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立法起到重要影響。在政變結束後3周拿破侖向人民發布的公告中,他自豪地宣稱:“公民們,大革命已經回到它當初借以發端的原則。大革命已經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