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米蘭大教堂(1)(1 / 3)

——見證拿破侖的榮耀

米蘭大教堂是意大利著名城市米蘭的地標建築,長期以來,該教堂一直都在和佛羅倫薩大教堂爭奪全球第三大教堂的地位——前兩位分別是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和西班牙塞維利亞大教堂。目前第三名是米蘭大教堂還是佛羅倫薩大教堂仍有爭議,但不論爭議的結果如何,米蘭大教堂具有的曆史價值、其哥特式建築風格在建築史上都具有無與倫比的地位。拿破侖曾於1805年在米蘭大教堂舉行加冕儀式。

大教堂由米蘭的第一位公爵於1386年開始興建,當時來自各國的工程師紛紛拿出了設計方案。1500年教堂拱頂完成,1577年基本建築完成,自此便開始供信徒們參拜。1774年中央塔上的鍍金聖母瑪麗亞雕像就位。1813年拿破侖下令建成正牆麵及所有尖塔,一直到20世紀初,今日所見的正牆麵五扇銅門才裝置完成。1897,教堂最高的尖塔群米蘭大教堂建造完成。至此,曆經五個多世紀的建設,教堂終於全部完成。因為時間跨度非常大,所以它雖然以哥特式建築風格為主,但也包含了新古典式、巴洛克等多種元素。

教堂直到19世紀末才最後定型。然而沒過多久,維修工程也拉開了序幕,1935年就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維修,二戰中,教堂遭到了部分損壞,於是在戰後的1943年,針對毀壞處進行了修建,此後又更換了地板,維修了堂內的12根大型直柱。20世紀80年代中期,教堂完成了最後的維修工程。

由於位於米蘭市中心,加上其雄偉的氣勢,米蘭大教堂的確令人望之而生仰慕之心。教堂正麵以三角形狀構建而成,四周有數百座尖塔成林,和高達108公尺的主塔相襯,仿若相互扶持,伸向藍天,充分展現了哥特式建築的特色。

教堂總麵積11700平方米,可容納35000人。教堂頂有135個尖塔,每一個塔頂都立著一尊塑像。最大的尖塔居於堂頂正中,高達108.5米,上麵是一座高4.16米的鍍金聖母雕像。下半部分是典型的巴洛克式風格,從上而下滿飾雕塑,極盡繁華之能事,是文藝複興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

米蘭大教堂在裝飾及設計方麵,顯得相當細膩,極富藝術色彩,整個教堂本身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品。教堂大門內的日晷是1786年建造的,陽光自堂頂射入時,隨著地球的旋轉,陽光的移動,聖人雕像一年四季均可準確指出每天的中午時刻。教堂內外牆等處均點綴著聖人、聖女雕像,僅教堂外就有3159尊之多,其中2245尊是外側雕刻。

米蘭大教堂呈現的壯麗風貌及豐富的曆史內涵,令人感動。另外,作為拿破侖加冕稱帝的地方,米蘭大教堂更加引人注意。這裏見證了哥倫布最輝煌時期的開始,同時也反襯出英雄的悲劇和無奈。

●“荒野雄獅的崛起”

說起米蘭大教堂,不得不提拿破侖,這個備受爭議和推崇的國王就是在米蘭大教堂舉行的加冕禮。

1769年,拿破侖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父親給他取名“拿破侖”,意大利語的意思是“荒野雄獅”。科西嘉島1767年被從熱那亞手中賣給法國後,法王便承認拿破侖的父親為法國貴族。在父親的安排下,拿破侖10歲時就到法國布裏埃納軍校接受教育。

拿破侖以優異的成績從軍校畢業後,又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專攻炮兵學,天資聰慧又勤奮好學的拿破侖隻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考取了別人用三年才能取得的軍官資格,被任命為皇家炮兵少尉。拿破侖非常善於學習,在隨部隊駐防各地期間,他閱讀了許多啟蒙思想家的著作,其中讓·雅各·盧梭的思想對他的影響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