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四世是一個虔誠的東正教徒,一方麵嚴格恪守教義,但另一方麵在結發妻子被害後,性格變得多疑暴戾,續弦妻子中有幾個就是遭到伊凡四世猜忌,在暴怒中下令被毒死或是扔到河中溺死。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伊凡四世一直想生一個繼承人。
伊凡和阿娜斯塔西一共生了五個孩子,長女安娜和次女瑪麗婭都在幼年夭折。此後伊凡又生了個兒子德米特裏,本可立為王儲,但在德米特裏兩歲的時候,被保姆失手墜入河中,溺水身亡。伊凡和阿娜斯塔西此後的兩個兒子,一個叫做伊萬,另一個是弱智的幼子費奧多爾。伊凡四世和其餘合法的三位妻子均無子嗣,這樣伊凡膝下隻有伊萬和費奧多爾兩個兒子,費奧多爾弱智,不能繼承大統,伊萬就成了唯一的繼承人,遂被立為王儲,然而,這個兒子還是早早地死去了,原因居然是因為伊凡四世的暴怒。
傳說事情淵源於一次偶然,伊凡四世在亞曆山德羅夫的行宮中意外發現王儲伊萬的妻子,也就是她的兒媳,穿著不符合禮儀規定,不禁勃然大怒,上前對兒媳大打出手。此時兒媳已經懷孕,遭伊凡四世暴打後流產。王儲伊萬趕到,上前想要保護妻子,拉開暴怒之中的伊凡四世,結果被伊凡四世用手中的權杖擊中頭部,頭破血流而死。
王儲伊萬死後,伊凡四世除了弱智的兒子費奧多爾以外,再沒有繼承人了。雖然伊凡的末任妻子給他生了兒子季米特裏,但很多人認為他是非法所生,不能立為王儲。伊凡四世無可奈何,隻好將費奧爾多立為王儲。正如列賓畫中描繪的那樣,沾滿鮮血的權杖被遺棄一旁,留裏克王朝在伊凡雷帝之後,馬上就要皇權落地了。
伊凡一直被描繪成一個殘酷無情的野蠻“君主”,然而另有史料表明,伊凡四世的獨裁和殘酷有可能是被誇大的,鎮壓和清洗沒有達到傳說中的規模,例如他就曾親自赦免了很多貴族,而且嚴格恪守基督教教義,清明行政。身為沙皇,每天清晨四時就起床處理政務,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在教堂內做祈禱。以虔誠的東正教徒自居的伊凡四世,竭力展現寬宏仁慈的一麵,但還是背負上了暴君的惡名。現在有關消藩前後的曆史,大多出自外國駐俄羅斯使節們和反對伊凡四世的貴族們的記載。當時俄羅斯的印刷出版遠不如歐洲發達,俄羅斯宮廷史官記載的曆史傳播範圍遠遠不如前者。換句話說,伊凡四世喪失了話語權,在新聞戰中敗給了反對派。但在當時,伊凡四世並不關心自己的曆史名譽,他關心的隻是如何鞏固君權。而關於伊凡四世親手殺死自己兒子的事情也有許多不同的記載,如今已經成為永遠無法揭開的謎。
●“雷帝”一生的謎團
伊凡四世的傳奇一生,充滿著無數的謎團。比如他究竟算不算是一個暴君,他到底有沒有殺死自己的兒子,他最後又是怎麼死去的?他的另一個兒子又為什麼會遭到謀殺,會不會又是一場陰謀呢?
在伊凡四世一生所有的謎團中,關於他是否親手殺死自己的兒子這件事的爭議最多。因為虎毒尚且不食子,而何況當時的伊凡四世隻有長子這一個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兒子呢?
傳說伊凡四世對長子小伊萬非常器重,視其為未來皇位繼承人,加封為王儲,命其跟隨左右,悉心培養。但從1581年年初起,伊凡四世開始懷疑太子有欲奪皇位之意,父子關係緊張。是年11月15日,太子意外地死去,世人傳言伊凡四世有殺子的重大嫌疑。
法國傳記作家亨利·特羅亞在《一代暴君——伊凡四世》中記述了伊凡四世殺子的經過。11月15日,伊凡四世看見王儲妻子葉蓮娜僅穿一件薄裙在宮中走動,違反了俄國婦女至少要穿三件衣裙的慣例,勃然大怒,動手打了兒媳,致使葉蓮娜當即因驚嚇流產。王儲聞訊後,對父皇大發雷霆。伊凡四世虎威大發,罵兒子是“可恥的叛徒”,隨即舉起鐵頭權杖向兒子刺去,正中王儲的太陽穴。王儲終因傷勢過重而死去。這是伊凡四世“盛怒殺子”的重要記載。但是其他曆史著作和傳記中的記載卻與此大相徑庭。前蘇聯曆史學家斯克倫尼尼科夫認為,當日伊凡父子雖發生激烈爭吵,但父親隻在兒子身上用權杖戳敲了幾下,王儲並未受重傷。王儲主要因喪子和恨父極度悲傷以至突發癲癇病,後又繼發熱病死亡的。他的論據是伊凡四世在1581年11月9日信中的記述:“兒子伊凡病倒了,今天他仍在病中。”因此,斯克倫尼尼科夫認為王儲是病死,而非父殺。如今,真實的情況已經沒有人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