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拉登,始終以他憂鬱的眼神望著這個世界,兩眼就像冬天結了冰的湖,冷冷的,風吹不見波;但他內心卻是一座火山,沸騰著宗教狂熱的熾熱岩漿,隨時都會噴發。
他盯上了美國。克林頓時代,他不斷襲擊美國駐外機構;克林頓下令炸死他,沒炸到。他來了一手更厲害的,發動“911”恐怖襲擊事件,把小布什整苦了。此後,美國追殺本拉登,直到小布什任期屆滿,仍然未能將他捉拿歸案。全世界都說美國的情報部門厲害,又說美國的偵察衛星更厲害,你今天早晨忘了刮胡子,急衝衝趕去上班,美國偵察衛星能在路上拍下你的臉部照片,美國情報分析人員可以一根一根分辨出你臉上的胡子究竟有多少根。偏偏本拉登就長了一臉阿拉伯式的大胡子。在中國古代,長有這樣一臉大胡子的人是可以稱為“美髯公”的。本拉登席地坐在阿富汗的某處山坡上,把隨身攜帶的一支AK—47衝鋒槍靠在身邊岩石上,伸手摸摸自己臉上很久沒有洗過的大胡子,憂鬱的眼神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他要考一考美國佬,讓全世界都來看看美國佬到底有多大能耐。這一考,竟把老美考得狼狽不堪,十年無法交卷,十年沒有走出考場。這時,本拉登憂鬱的眼神裏再次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紙老虎!
紙老虎原本是毛澤東形容美帝國主義的一個著名比喻,最早是在延安對美國記者斯特朗講的。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句話被本拉登借去用了一回,他是對全美廣播公司記者約翰米勒講的,時間是1998年5月28日,地點是阿富汗某山區。當時毛澤東已去世二十二年,他若地下有知,肯定會坐在他書房的沙發裏偏轉頭去對尼克鬆一笑說:“本人對此概不負責呢。”想必尼克鬆會回答說:“世界已被改變,讓後輩們按照新的遊戲規則去玩吧。”三個月後,1998年8月20日,美國對本拉登在阿富汗山區的秘密基地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空襲,使用的是美軍最先進的偵察衛星和巡航導彈。本拉登好幾天沒有消息,白宮官員們開始歡呼,有的打賭,有的請客,斷定本拉登已在這次空襲中斃命。幾天後,本拉登的講話錄像帶在半島電視台播出了,他毫發未損,紙老虎傻眼了。
那次采訪中,本拉登明確告訴米勒,他將把對美國的聖戰進行到底。他說,真主要求他們以伊斯蘭教的名義去清除入侵穆斯林世界特別是阿拉伯半島的美國人,因為“二戰”之後,美國人越來越具有挑釁性和壓迫性,尤其在穆斯林世界表現得最為過分。米勒說,美國人譴責恐怖主義襲擊活動使許多婦女兒童失去了寶貴生命。本拉登反唇相譏道:“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時,區分過嬰兒和士兵了嗎?”
2001年9月11日,發生了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事件。本拉登借助《古蘭經》作為支點,他在那一瞬間撬動了地球,全球人都感覺到了那一陣劇烈晃動。
此後,本拉登使出了高超的隱身術,比美國隱形飛機的隱身術還厲害,連他的高級助手都不知道他的具體下落,隻知道他仍然輾轉在神秘的阿富汗山區,由真主保佑著他。美國動用了無數特工,使盡各種招數,懸賞五百萬美元,下了血本不惜代價追殺本拉登。苦心不負美國人。十年後,美國情報部門終於在意想不到的地點發現了本拉登。紕漏出在本拉登與外界唯一的秘密聯絡人(信使)謝赫阿布艾哈邁德(SheikhAbuAhmed)身上。
二
宗教狂熱賦予一個人的精神能量,有時是難以估量的,按常理也是難以解釋的。
本拉登家族是沙特阿拉伯建築業巨子,與沙特王室關係密切。穆斯林實行一夫多妻製,老拉登討了十個老婆,本拉登是他二十個兒子中的第十八子。本拉登從家族中繼承了屬於他的那份資產,也繼承了經商本領,成了億萬富翁,美國媒體一直說他的資產多達數十億美元。但他對伊斯蘭教教義的信仰,遠遠超過了他對財富的迷戀。他憑著對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的狂熱信仰,先後兩度奔赴阿富汗前線,去對抗蘇聯和美國兩個超級大國對阿富汗發動的侵略戰爭,因為阿富汗是穆斯林兄弟國家,他要為捍衛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而戰。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那一年,本拉登才二十二歲,血氣方剛,大學尚未畢業,就以極大的熱情投入了支援阿富汗抵抗蘇聯入侵的聖戰事業。當時的聖戰領導人名叫阿卜杜拉阿紮姆,本拉登在他手下執行援阿任務,主要包括:以自己家族擁有的雄厚資產援助阿富汗抗戰;頻繁來往於巴基斯坦,為阿富汗抵抗戰士運送作戰物資;向海灣地區的富商們遊說,募集資金支援阿富汗抗戰;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邊境建立聖戰訓練營,在世界各地穆斯林中招募聖戰誌願者。由於聖戰事務越來越繁忙,1980年(一說1981年),他毅然從阿吉茲國王大學經濟管理係退學(還剩一學期就要畢業了),全身心投入到聖戰事業中去。
1984年,本拉登舉家遷往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邊境的白沙瓦。隨後,本拉登進入阿富汗境內建立了第一個聖戰軍事基地,地點就在阿富汗東南部的賈吉村附近,在那裏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千名穆斯林聖戰誌願者。三年後的一個春天,本拉登在這個軍事基地附近領導聖戰士兵同侵阿蘇軍進行了一次戰鬥,並取得了勝利,本拉登一舉成為沙特阿拉伯的民族英雄。又過了一年,本拉登為了適應在全球範圍內發動聖戰的需要,在阿富汗境內創建了秘密的聖戰組織“阿爾伊達”,意即“基地軍事組織”,簡稱“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抵抗蘇軍入侵阿富汗期間,本拉登曾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反蘇“盟友”。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對阿富汗境內與蘇軍作戰的遊擊隊進行全麵培訓,本拉登的許多“計謀”和暴力手段,都是從中央情報局那裏學來的。本拉登還從美國人手中得到了價值約二點五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其中包括對付蘇聯武裝直升機的肩扛式“毒刺”導彈等先進武器。
1989年,蘇軍撤出阿富汗。本拉登也帶著大約一百名忠實追隨者回到了沙特阿拉伯,他把這些人安排在他的公司或農場裏,成為他手中的一支“聖戰常備軍”。同年,原聖戰領導人阿卜杜拉阿紮姆在白沙瓦被一枚路邊炸彈炸死,本拉登就成為“基地”的最高領導人,成為阿拉伯世界家喻戶曉的“人民英雄”。
三
海灣戰爭,是本拉登從反蘇轉向反美的轉折點。
真是東邊日出西邊雨,蘇軍剛從阿富汗撤出不久,1990年8月就發生了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沙特與科威特接壤,沙特王室擔心伊拉克軍隊乘勢進入沙特境內,主動邀請美軍提前進駐沙特。這件事使本拉登同沙特王室產生了尖銳矛盾。本拉登要求會見沙特國防部長,他攤開地圖向國防部長建議說,動員本國力量就可以抵抗伊拉克入侵,不用依靠美國軍隊。國防部長問他,如何對付伊拉克的飛機、坦克和生化武器?本拉登回答說:“我們靠信仰來打敗他們!”國防部長看著他說:“你可以走了。”本拉登負氣出走也門,老子不和親美政府同在一個屋簷下呆著。
海灣戰爭發生在美國老布什總統時代,具體時間是1991年1月至2月。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先對伊拉克進行了四十二天空襲,然後從沙特境內向進入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和伊拉克本土發動了一百小時的地麵進攻,將伊拉克軍隊徹底打敗,伊軍灰溜溜撤出科威特。但美軍既然進來了,也就不走了,在沙特建立了永久性軍事基地。
本拉登對此無法容忍,強烈譴責沙特政府允許美軍進入沙特是“引狼入室”,特別是允許美軍駐紮在沙特兩個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和麥地那,是對穆斯林的“犯罪行為”。他號召全體穆斯林用暴力手段把美軍趕出沙特,並推翻沙特王室統治。他領導的“基地”組織一再對駐沙特美軍和沙特政府機構發動襲擊。沙特王室迫於美國的壓力,對本拉登的極端主義行為極為惱火,開始嚴格限製他的活動,規定他不得離開沙特一步。
1991年,本拉登欺騙王室一位成員說,他要去巴基斯坦關閉他的企業,並保證返回沙特,那位王室成員同意放行。但一隻出籠的鳥兒,怎肯再飛回籠中?本拉登離開沙特後,通知家眷向外轉移,隨後舉家遷往當時非洲最大的阿拉伯國家蘇丹(南部蘇丹已於2011年1月宣布獨立,現已分解成兩個國家)。
1994年,沙特政府宣布開除本拉登沙特國籍,凍結他在沙特的銀行資產。他的兄弟們為了自保,紛紛宣布同他斷絕往來。
本拉登失去沙特國籍後,全家安頓在蘇丹首都喀土穆。這時本拉登已娶了四房妻子,四位妻子已為他生育了十四個孩子,全家住在蘇丹首都喀土穆一幢三層樓房內。本拉登極具經商天賦。他在蘇丹五年間,承建了蘇丹港新機場,以及從喀土穆至蘇丹港的一千二百公裏高速公路。他還在蘇丹開辦了一家建築公司、一家銀行、一家加工山羊皮工廠、一個向日葵農場、一家著名的“綠洲與水”進出口公司,等等。在他這些工程和企業中,有的也有蘇丹“全國伊斯蘭陣線”和蘇丹軍方的股份。他清楚地知道,不同蘇丹本土勢力合夥,他很難在蘇丹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