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紮菲仍然沒有放棄努力。1973年9月,他組織了兩萬利比亞人長途跋涉兩千多公裏向開羅進發,他相信埃及擁護聯合的人民一定會沿途紛紛加入進來,形成浩大聲勢,向埃及政府施加壓力。結果,埃及總統薩達特毫不客氣地用火車車廂封堵住邊境通道,卡紮菲組織的這次行動又告失敗。卡紮菲曾組織過兩次這樣的“向開羅進軍”的行動,最終都未能實現壓服薩達特同意兩國“合並”的目的。
東麵的鄰國做不通工作,他就去做西麵鄰國突尼斯的工作。1972年12月22日,卡紮菲在突尼斯的一個群眾大會上發表演說,鼓吹兩國實現統一。正在家裏收聽卡紮菲廣播講話的突尼斯老總統布爾吉巴大吃一驚,立刻趕往現場,一把抓過話筒說:卡紮菲關於兩國統一的講話脫離實際,阿拉伯人從來沒有聯合為一個整體。而且當麵挖苦卡紮菲道,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想聽一位連自己內部團結都搞不好的落後國家領導人來說教!
不歡而散,夢想成灰。
卡紮菲為何一再做出“不識時務”的“古代大國夢”?這除了他個人性格上的原因,也有客觀世界的原因。它是世界邁向現代化的高速列車從河邊駛過時投下的清晰倒影——世界極不對稱中的“虛擬對稱”。
七
利比亞戰爭,是這次北非和中東戰亂風暴的“台風眼”。美國下決心搞掉卡紮菲,蓄謀已久。美國對卡紮菲這樣一位“狂人”、“瘋狗”,真要找茬兒整他太容易了。他渾身長刺,隨便拔下一根就能作為對他實施軍事打擊的“理由”。但美國尚未從阿富汗、伊拉克這兩場戰爭中脫身,它不會愚蠢地把正要拔出泥潭的一條腿馬上去踩進另一個泥潭。因此,美國一直在創造條件,等待時機,尋找替代辦法。為此,美國要去培養利比亞國內的反對派勢力;要去製造利比亞國內局勢的動蕩因素;要在歐洲找到願意出兵出力的幫手,等等。一旦這些條件成熟,機會出現,美國就會立即出手,毫不猶豫。
為什麼北非和中東在同一個時期內出現動亂?如果認為這純粹是偶然,那就太天真了。這是美國很早就開始播種的一茬莊稼,現在到了豐收季節。本阿裏、穆巴拉克、卡紮菲、薩利赫,美國采摘到的每一個果實都滾圓肥碩,沉甸甸的,真叫“碩果累累”!
我在前麵的文章中談到,美國為了搞掉卡紮菲,先從利比亞東西兩邊的鄰國下手。西麵先搞掉突尼斯總統本阿裏,東麵再搞掉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兩麵一夾,不信你卡紮菲不垮。事情的發展果真如此。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總統本阿裏倒台;2月10日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倒台;2月15日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等幾個城市爆發大規模群眾示威,要求卡紮菲下台。這叫左右兩家失火,中間這一家熊熊大火也立刻衝天而起!
2月16日,卡紮菲對全國發表電視講話,表示決不辭職,寧願死在這片土地上也決不離開祖國。同倉皇出逃的突尼斯總統本阿裏相比,卡紮菲在這一點上還不虧是條漢子。他對示威者采取強硬彈壓措施,這符合卡紮菲性格。卡紮菲如果在這時候“軟”下來,美國反倒覺得有點不好辦,卡紮菲越強硬,美國越好辦。
這時就出現了牆倒眾人推的狀況:
2月22日,阿盟決定暫停利比亞參加阿盟會議的資格。這是阿拉伯兄弟往已經著火的卡紮菲身上潑了一瓢油,被他得罪的阿拉伯兄弟開始報複他。利比亞反對派立刻從中得到一個信號:卡紮菲已經徹底失去各方支持。於是有恃無恐,騷亂迅速升級。許多國家開始從利比亞撤僑,利比亞徹底亂了。
2月27日,利比亞反對派在東部城市班加西成立了“全國過渡委員會”,由利比亞前司法部長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賈利勒擔任主席,委員由來自利比亞主要城市和鄉鎮的三十三名代表組成。這表明,參加利比亞騷亂的群眾再不是群龍無首的烏合之眾,如今有了“領導核心”,卡紮菲難了。
3月10日,法國率先承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為代表利比亞民眾利益的合法政府。法國為什麼在這次北非和中東騷亂風暴中充當美國的馬前卒?因為薩科齊總統在法國國內名聲狼藉,他想在國際鬥爭中撈點“積分”,為連選連任做準備。3月17日,法國、黎巴嫩、英國和美國共同向聯合國提交製裁利比亞的決議草案,安理會十五個理事國進行表決。十票讚成,常任理事國中的中、俄和非常任理事國中的印度、德國、巴西五國投了棄權票,沒有反對票,製裁決議獲得通過。美國負責指揮,法國打衝鋒,英國緊緊跟上,它們就像打群架時的“三個檔”,不把卡紮菲這位“壯漢”硬生生扳倒不罷休。聯合國受誰操控,天下共知之。
3月19日,美、英、法三國對利比亞發動了代號為“奧德賽黎明”的第一波軍事打擊。美國從停泊在地中海的導彈驅逐艦上向利比亞發射了一百一十枚戰斧式巡航導彈。法國二十多架“幻影—2000”和“陣風”戰機對利比亞實施了三輪空襲。英國也有戰機參加了第一波軍事打擊。挪威、加拿大也有戰機飛往意大利西西裏島北約空軍基地,準備參加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就這樣,利比亞戰火被美國牌打火機點燃了。
多國部隊對卡紮菲政府軍的軍事打擊正在一輪接一輪地進行。反對派武裝在同政府軍的拉鋸戰中渡過了最困難的時期,逐漸占得上風。卡紮菲政府軍開始節節敗退,內部開始出現分化。
卡紮菲曾想挽回敗局,他給美國總統奧巴馬寫去了一封信,由於奧巴馬是非洲裔,他稱奧巴馬“我們親愛的兒子”,希望他能看在非洲老鄉的分上,出麵說句話,把軍事打擊停下來。奧巴馬見信偷偷一樂,沒有理睬。不錯,奧巴馬是非洲裔,他的膚色可以作證。但美國精神已經融化在他的血液中、深入他的骨髓裏,他隻代表美國利益,非洲奶奶家的事他是不管了。希拉裏站出來代表奧巴馬表態,說了三個“必須”:卡紮菲必須停火、必須放棄權力、必須離開利比亞。老卡一聽這美國娘兒們講的這三條,他一條也接受不了。他早就說過三個“決不”:決不辭職、決不離開祖國、決不向反對派妥協!
狂瀾既倒,無可挽回。
2011年10月12日,中國政府承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為利比亞執政當局和利比亞人民的代表。
10月16日,聯合國大會以一百一十一票讚成、十七票反對、十五票棄權的投票結果,同意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作為利比亞在聯合國的合法代表。
2011年10月20日,卡紮菲在家鄉蘇爾特被反對派武裝包圍,他鑽進一個下水道水泥管裏。反對派武裝發現了他,將下水道口包圍。卡紮菲在洞裏向外喊了一句:“不要開槍!”反對派士兵把他從洞裏拖了出來,他當了俘虜。這時,一名反對派士兵向他開了兩槍,一槍打在腰部,一槍擊中腦袋,卡紮菲一命嗚呼。卡紮菲是軍人,他沒有逃往國外,沒有死在老美的巡航導彈下,最後死在本國反對派的槍口下,也值了。
卡紮菲時代一切都已結束了,但利比亞的問題則剛剛開始。
八
最後再來回答卡紮菲執政時期內政、外交的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從卡紮菲執政四十二年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來說,他領導的“九一革命”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利比亞國內為什麼會冒出這麼大的反對派勢力將他推翻?
一方麵,卡紮菲曆來用暴力手段壓服反對派,樹敵太多。其實,世界上任何一位執政者,都會有反對派,問題是要以恰當的方式去處理。但卡紮菲要確立自己的絕對權威,誰敢反對他,他就消滅誰。北非國家的治安狀況曆來不好,卡紮菲執政頭幾年,利比亞國內也不斷發生暴力事件。尤其是不法分子進攻班加西女兵兵營這件事,惹惱了卡紮菲。他在《綠色革命》理論中增加了一條使用暴力的內容。他說,“革命必須使用暴力”,這是他“被迫實施的不幸變化之一”。於是,政府安全部門的任意逮捕、刑訊逼供大量增加。這件事導致領導集團內部產生意見分歧。“革命指揮委員會”成員之一奧馬爾米海什少校反對這種做法。在一次“革命指揮委員會”會議上,賈盧德少校要求米海什表明自己的立場,米海什識破了賈盧德的用意,他沒有上當。但會後,米海什和另外兩名“革命指揮委員會”成員哈瓦迪、哈姆組成了秘密小集團,密謀搞掉卡紮菲這位“專製君主”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米海什向埃及尋求幫助,埃及開始表示願意幫助他們,隨後反悔了。薩達特總統擔心一旦事情敗露,整個阿拉伯世界都會起來反對埃及準備同以色列進行的和談。於是,埃及通過外交途徑把這一消息告訴了卡紮菲,同時又對米海什說:“你的一位同事背叛了你,你趕快逃跑。”米海什經突尼斯輾轉逃到了埃及,卡紮菲宣布米海什是利比亞“國家公敵”。哈瓦迪、哈姆以及另外二十二名軍官被捕,他們都是米海什的同鄉和親信,兩年後都被處死。
不久,利比亞原外交部長和反間諜負責人胡尼少校也逃到埃及,與米海什會合。卡紮菲下令清洗軍隊,先後有二百多名軍官被捕,其中三十五名被處死。卡紮菲派出兩個小組潛入埃及去刺殺米海什和胡尼,但行刺小組被埃及偵破捕獲,兩國關係迅速惡化。對於逃往國外的其他反對他的流亡者,卡紮菲曾發起過消滅“喪家之犬”運動,不惜用暗殺手段在外國領土上將他們消滅。他說過,“我決心追殺這些利比亞流亡者,即使追到北極也在所不惜”。在英國、意大利、德國、埃及、中東、北非各國,都發生過利比亞刺殺流亡者的血腥事件。這一切,卡紮菲為自己播種下越來越多的仇恨。
另一方麵,卡紮菲執政長達四十二年,長期搞專製獨裁,也為自己培養了許多反對派勢力。一個人在國家元首位置上為所欲為地統治幾十年,或者再搞“家天下”那一套,已經完全違背了當今時代潮流,民眾的不滿情緒日積月累,總有一天要爆發。這次在北非和中東風暴中倒台的幾國元首,在位時間都很長:突尼斯本阿裏總統執政二十三年;埃及總統穆巴拉克執政三十年;利比亞領導人卡紮菲執政四十二年;也門總統薩利赫執政三十三年。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雖然暫時沒有倒,但他本人執政也已十一年,他父親哈菲茲阿薩德總統統治敘利亞三十年,父子兩代連續執政長達四十一年。同獨裁專製有必然聯係的是貪汙腐敗,人民對此極其痛恨。統治時間越長,侵吞國家財產數額越大,家庭腐敗程度越嚴重,這幾乎是普遍規律。這是外國勢力用來煽動這些國家群眾騷亂情緒的催化劑,也是這幾國元首倒台的共同原因之一。至於對卡紮菲是否能扣上“貪腐”的帽子,這一條各國媒體看法有分歧。有的媒體認為,卡紮菲是虔誠的穆斯林教徒,生活一貫比較簡樸,他“在金錢上是清白的”。但有的媒體說卡紮菲生活十分“奢糜”,證據是他的帳篷內現代化的空調、電視、地毯、高檔沙發一應俱全。這個結論有些牽強。這些現代化家用電器和家具、地毯等物,現在發展中國家中等以上生活水平的老百姓家也都有了。不過,卡紮菲有七子一女,他們中有些人利用卡紮菲的權勢和影響經商辦企業,積攢下巨額資產,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
第二個問題,在反恐問題上,卡紮菲已向美國低過頭,並在處理“洛克比空難”等問題上已有“改惡從善”的表現,美國為何還要不依不饒地搞掉他?
這個問題其實一點也不複雜。冷戰結束以來,令美國最頭痛的是阿拉伯世界“反美三雄”:本拉登、薩達姆、卡紮菲。雖然他們三人互不買賬,各有野心,都想稱“王”,但三人的反美立場卻是高度一致的。薩達姆已於2006年12月30日被伊拉克執政當局處以絞刑;本拉登也在2011年5月1日被美軍海豹突擊隊擊斃;單把一位桀驁不馴、狡猾善變的卡紮菲留在世上,美國不放心哪!這次正好利用北非和中東騷亂風暴,乘機將他剿滅,以絕後患,豈不快哉!奧巴馬總統治理美國國內經濟手段不多,為振興經濟開出的藥方似乎也並不靈驗。但他2011年對阿拉伯國家發動的攻勢收獲可就大了:擊斃本拉登,打死卡紮菲,為競選連任積攢了一筆不小的資本。
最後,還想說幾句關於美國反恐的話題。反對恐怖主義是全世界的一致呼聲,美國反恐,世界各國都支持。但回過頭來分析,世界上針對美國的恐怖主義,有些也是被美國自己“逼”出來的。道理很簡單,你美國橫行霸道,欺人太甚,處處搞雙重標準,人家也會把你搞得雞犬不寧。同時,美國自“911”以來,借反恐名義推行新一輪霸權主義,遭來了諸多批評。美國耶魯大學教授保羅肯尼迪曾指出,曆史上所有的帝國都是由於過度擴張而走向毀滅的。它們由於對自身安全的過度關注,恨不得一夜之間把世界上一切異己力量全部消滅,因而軍事上過度開支,行動上過度擴張,四麵樹敵,引火燒身,這些都是造成帝國最終滅亡的因素。日內瓦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丹尼爾沃納說,美國目前的狀態正符合保羅肯尼迪教授所說的過度擴張,它首先表現在美國發動的反恐戰爭中。美國把反恐戰爭的打擊對象從直接肇事者擴大到它所謂的“罪惡軸心”理論所涵蓋的國家,把反恐戰爭打成了一場既沒有地理界限、也沒有時間規範的戰爭。並說,蘇聯因為過度擴張走向了毀滅,美國很可能步其後塵。以上兩位西方學者的觀點說明,美國借反恐名義推行新一輪霸權主義的行徑,連西方的有識之士也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