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紮菲回國後,很快派利比亞二號人物賈盧德少校去向納賽爾通報說,利比亞準備花錢去買一顆原子彈來,交給埃及使用,打敗以色列。納賽爾一聽驚呆了,問:“你們準備問誰買?”賈盧德少校說,卡紮菲分析過,美國和蘇聯肯定不會賣給我們,去向中國購買。賈盧德少校輾轉來到中國,周恩來總理接見了他。周總理聽完他的陳述,微笑著告訴他,中國研製原子彈,一是為了自衛,二是為了打破美蘇核壟斷,原子彈不是商品,不能賣的,客客氣氣把賈盧德送走了。
四
卡紮菲搞不到原子彈,他就開始搞另一手,用恐怖主義同美國和以色列對抗。
1973年2月21日發生的一起事件,使利比亞同以色列的矛盾激化了。利比亞有一架飛往埃及首都開羅的客機,偏離了航線十八公裏(原因不明),進入了被以色列占領的西奈半島領空,被以色列空軍擊落,機上一百零八名乘客全部遇難,其中包括利比亞外交部長亞西爾。卡紮菲憤慨至極,要求埃及總統薩達特允許利比亞空軍飛機飛越埃及領空,前去轟炸以色列的法海港,報複以色列。薩達特沒有同意,勸卡紮菲保持“冷靜”。卡紮菲對薩達特極為不滿,怒吼道:“以色列可以擊落利比亞客機,利比亞為何不能對以色列報複!”
當年5月14日,以色列慶祝建國二十五周年。歐美許多猶太富翁租用英國豪華郵輪“伊麗莎白二世”號前往以色列出席國慶活動。郵輪從英國經地中海駛往以色列,要經過相鄰的利比亞和埃及兩國領海外的公海海麵。卡紮菲提前得到這一消息,召見停泊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港的一艘埃及潛艇艇長,向他攤開一張地中海海圖說:“我以阿拉伯民族主義者和利比亞武裝力量總司令的名義和你說話,你能辨別出航行在地中海上的‘伊麗莎白二世’號郵輪嗎?”艇長答:“能。”卡紮菲接著說:“你能用兩枚魚雷瞄準它,把它擊沉嗎?”艇長答:“從理論上說行,但事關重大,我必須得到直接領導下達的命令才能開火。”卡紮菲說:“那好,現在我就給你下達命令,擊沉它!”艇長敷衍應諾。入夜,艇長將潛艇浮出海麵,用無線電向國內報告了這一情況。薩達特總統接到報告後說:“卡紮菲是想陷害我們!”他命令潛艇立即返航。這使卡紮菲對薩達特更為不滿,罵他是“阿拉伯叛徒”,兩國關係出現緊張,直至斷交。
但卡紮菲報複美國和以色列的決心絕不會動搖,更不會放棄。薩達特不肯幫忙,他自己幹。1977年春,卡紮菲秘密策劃了一起刺殺行動,準備刺殺美國駐埃及大使赫爾曼艾爾茨,以破壞埃及與美國的關係。但這一秘密計劃被利比亞一名官員向美國中央情報局出賣了,未能得逞。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鑒於斡旋中東和平進程正處於關鍵階段,下半年埃及總統薩達特將出訪以色列,同以色列單獨媾和,所以對此事並未公開聲張,隻是通過利比亞駐聯合國大使向利比亞政府遞交了一份抗議照會,揭露了卡紮菲策劃的這一陰謀。
不久,美國開始報複利比亞。1980年,卡紮菲支持英國分裂組織“愛爾蘭共和軍”,美國宣布利比亞是“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關閉了駐利比亞大使館。1981年,美國裏根總統上任後,罵卡紮菲是“瘋狗”,以利比亞搞恐怖主義為由,在地中海利比亞錫德爾灣上空擊落利比亞空軍兩架飛機,宣布同利比亞斷交。
卡紮菲以牙還牙。從1985年底開始,製造了一係列針對以色列和美國的恐怖襲擊事件。1986年春,美國一架民航飛機在希臘上空被炸,四名美國人炸出飛機喪命。同年,西德西柏林美軍士兵經常光顧的一家舞廳爆炸,死傷二百多人,其中有六十多名美軍軍人。
美國對利比亞采取了更大規模的報複行動。1986年春,美國出動兩艘航母、幾十架飛機,對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和東部重鎮班加西的兵營、海港、卡紮菲帳篷等五個目標實施了一次大規模空襲。利比亞一百多名平民被炸死,六百多人受傷。卡紮菲的妻子索菲婭和八個孩子受傷,其中一個一歲多的養女被炸死。卡紮菲幾天沒有露麵,美國以為他被炸死。但三天後,卡紮菲的一名助理發布一則消息說,美軍前來空襲時,卡紮菲正在一個裝有空調的帳篷裏躺著讀一本越南戰爭的書,並觀看了一部描述美軍在越南搞恐怖活動的錄像。當天,卡紮菲本人穿著一身嶄新的軍裝,胸前佩著三排獎章,發表電視講話,強烈譴責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痛罵裏根總統屠殺利比亞婦女兒童,美國人是“沒有進化成人類的豬”。他對利比亞人民說:“我們取得了偉大勝利,打開你們的燈,到街上去跳舞吧,我們不怕美國佬!”
1988年12月1日,美國泛美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47客機從西德法蘭克福飛往紐約。途中飛經蘇格蘭一個名叫洛克比的小鎮上空時突然爆炸,機上二百五十九名乘客無一生還,飛機墜毀時地麵又被炸死十一人,一共喪生二百七十人。這就是震驚世界的“洛克比空難”。經調查,空難與兩名利比亞特工有關,卡紮菲否認。美國向聯合國施壓,聯合國通過《決議》,從1992年起對利比亞實行全麵製裁,卡紮菲陷入了困境。
利比亞從1992年受到全麵製裁,到2001年本拉登對美國發動“911”恐怖襲擊事件,剛好十年。這十年製裁,不僅使利比亞經濟遭受嚴重損失,而且在世界上陷入嚴重孤立。為了擺脫困境,卡紮菲一直在苦苦尋找合適的時機、合適的台階,緩和同美國的關係。世界上的事情就這麼怪,本拉登對美國發動“911”恐怖襲擊事件後,卡紮菲是最早向美國遇難者表示哀悼的非洲國家領導人,並公開發表聲明嚴厲譴責恐怖主義,第一個提出應該緝拿本拉登。不僅如此,還對利比亞國內同“基地”組織有聯係的人采取了措施,主動向美國提交了一份名單。2003年1月,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前夕,卡紮菲憑借他靈敏的嗅覺感到苗頭不對,迅速拋出口風,願意同美國改善關係。3月,美國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這使卡紮菲進一步受到震懾。8月,卡紮菲表示願意對“洛克比空難”負責,並願意拿出二十七億美元對空難死者進行賠償,每位死者獲賠償額高達一千萬美元,創造了世界空難史上賠償額最高記錄。卡紮菲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一直保持低調,過激的話一句都不說。12月19日,卡紮菲又公開表態放棄研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計劃,並願意無條件接受國際社會的核查。
卡紮菲的主動“皈依”,換來了美國的“回報”。2004年6月,美國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裏重設聯絡處。9月,美國小布什總統宣布解除對利比亞的經濟製裁。2006年5月15日,美國宣布恢複同利比亞的全麵外交關係,將利比亞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中刪除。
這就是狡猾透頂的卡紮菲,他說“變”就“變”,要“變”就徹底換一身皮毛。美國人眼裏的一條“瘋狗”,這時已變成了一隻溫順可愛的“綿羊”。
可是,到頭來美國還是把卡紮菲搞掉了,這又是為什麼?這要美國來回答。
五
當今世界,發展極不平衡。
卡紮菲用古老的遊牧帳篷去叫板擁有航天飛機的美國,這件事表麵看起來僅僅是卡紮菲喜歡“搞怪”的一貫作風,其實它極具象征意義。這兩樣東西是兩個符號,代表著相隔遙遠的兩個不同時代。遊牧帳篷是古老部落的符號,航天飛機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高科技符號。當今世界正在快速邁向現代化,但世界發展的嚴重不平衡性,使許多人感到無所適從、失魂落魄,有一種被世界遺棄的感覺。
卡紮菲卻偏偏要留住本民族、本部落的古老符號——遊牧帳篷。他不僅平時在他的遊牧帳篷內辦公、居住,出國訪問也把他的遊牧帳篷走到哪裏帶到哪裏。有記錄為證:1989年,他到南斯拉夫出席不結盟首腦會議,就住在自己帶去的帳篷裏。1990年,他出訪埃及,把他的帳篷搭建在埃及國賓館的院子裏。2000年,他率領由二百多輛汽車組成的利比亞代表團,前往多哥首都洛美出席非洲統一組織首腦會議,帶著帳篷浩浩蕩蕩穿越撒哈拉大沙漠,晚上就用帳篷在大沙漠中露營。2001年,他帶著帳篷前往約旦首都安曼出席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並在帳篷內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各國首腦。2007年,他訪問法國,把他的帳篷搭建在距愛麗舍宮不遠的馬裏尼酒店的花園裏,還帶去了一頭駱駝,每天早晨喝駱駝奶。
2009年9月,卡紮菲要前往美國紐約出席第六十四屆聯合國大會。卡紮菲想,聯合國大會年年開,各國領導人前往美國成了家常便飯,美國從來不把其他國家領導人當回事,我卡紮菲以什麼形象踏上美國的土地,才能引起美國人注意?一想有了:帶帳篷!你美國不是擁有最先進的航天飛機嗎?我卡紮菲擁有最古老的遊牧帳篷!這叫騎著駱駝趕著雞,究竟誰高誰低,不妨比一比。到時候各國新聞記者前往利比亞大帳篷采訪卡紮菲,風頭肯定蓋過你奧巴馬!卡紮菲開始想把帳篷搭在距聯合國總部較近的紐約中央公園,美國說:“不行!”於是,卡紮菲改變計劃,希望把帳篷搭在與曼哈頓一水之隔的新澤西州英格伍德市一處利比亞早年買下的土地上。但此舉引起新澤西州官員民眾的強烈反對,拚死抵製卡紮菲在那裏搭帳篷。卡紮菲無奈之下,隻得放棄搭帳篷的念頭,在曼哈頓皮埃爾豪華酒店預訂了房間。但美國還是同卡紮菲過不去,他們有意把前往皮埃爾酒店最方便的行車路線刊登在報紙上,鼓動“洛克比空難”遇難者家屬及普通民眾前往該酒店去對卡紮菲抗議示威。據說,卡紮菲萬般無奈之下,最後住進了利比亞駐聯合國大使館。
卡紮菲想把他的遊牧帳篷搭建在美國土地上,終究沒能搭成,心裏憋得慌,他要發作。9月23日,各國首腦在聯大發言,展開一般性辯論。美國總統奧巴馬發完言就和希拉裏等美國高官離開了會場,晾你卡紮菲。後麵就輪到卡紮菲發言,他終於發作了。他一開口就以猛烈言辭攻擊聯合國。他說,聯合國安理會應該改名叫恐怖理事會,動不動就通過“決議”製裁不聽美國擺布的國家,向受製裁國施加強大壓力,使受製裁國人民遭受種種困難。又說,自從1945年聯合國成立以來,世界上發生了六十五場戰爭,聯合國沒有製止過其中任何一場。卡紮菲說的這句話是大實話,誰也不敢講,他講了,冒天下之大不韙。聯合國有規定,每位國家首腦在大會上發言不得超過十五分鍾,卡紮菲一講講了一小時三十六分。最後,卡紮菲在聯大講壇上當著全世界的麵撕毀了《聯合國憲章》!卡紮菲想以蔑視聯合國權威的方式告訴全世界:美國的航天飛機能夠飛上天,我卡紮菲為何不能帶著帳篷趕著駱駝遊牧全世界?不管你美國是小毛驢還是大象,他都想趕進他的牧群。
六
卡紮菲和薩達姆,他們兩人的勃勃雄心和悲慘結局極具相同點但滋養他們兩人雄心的養料卻不同。薩達姆擁有本國巴比倫文明的曆史記憶,卡紮菲則擁有環地中海地區的曆史記憶。卡紮菲曾在利比亞大學攻讀過兩年曆史,對於環地中海地區擁有的光榮曆史他還是知道的。古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哪一個不是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哪一個不是輝煌幾百年?如今為何成了誰都不愛理會的破落戶?
大凡被世界急速現代化的高速列車甩出車廂的人,都會在失落之餘,去尋覓自己曾經擁有過的輝煌,用來同這列高速列車的車頭掰手腕,卡紮菲就是當今世界這樣一位代表人物。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研究人員杜恩說過一句話,他說“卡紮菲就像一個來自另一個時代的陳年古董”。杜恩這句話並沒有講錯,卡紮菲的確一直在做著這種“古老的夢”。
卡紮菲自稱是阿拉伯民族主義者,他一直有一個夢想:把阿拉伯國家統一起來,人多力量大,同美國幹!為此目的,他曾進行過多次嚐試。1970年11月9日,在卡紮菲的推動和納賽爾總統的支持下,利比亞、蘇丹、埃及三個相鄰的北非國家宣布成立聯邦。但是,卡紮菲崇拜的埃及總統納賽爾因心髒病突發去世,繼任埃及總統的薩達特對卡紮菲遠沒有納賽爾對他友好。因此,聯邦從成立第一天起就埋下了不祥的伏筆。不過,由於納賽爾總統的崇高威望還在,這個聯邦當時還是得到了三國廣大群眾的擁護。1971年4月敘利亞也加入了這個聯邦。1971年9月1日是利比亞“九一革命”勝利兩周年紀念日,當天埃及、敘利亞和利比亞三國人民就他們的國家實行聯合舉行公民投票,投讚成票的人數高達百分之九十八點三。但是,這個“虛擬聯邦”一天也沒有變成事實。加入聯邦的四國領導人心中各有算盤。埃及總統薩達特隻想得到利比亞的石油,對卡紮菲個人卻十分厭惡,稱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敘利亞則擔心聯邦將被埃及控製,敘利亞淪為附庸。
卡紮菲感覺到聯邦推進過程遇到了困難,他再次訪問埃及做薩達特的工作。薩達特異常精明,口頭上並不反對,把卡紮菲推到埃及人民麵前,請卡紮菲到大會上去發表演說,闡明成立聯邦的好處。卡紮菲上當了。埃及盡管是阿拉伯國家,信奉伊斯蘭教,但埃及社會比較開放,婦女可以參加工作,也不嚴格規定婦女必須穿裹頭蒙臉的阿拉伯服裝。卡紮菲按照《古蘭經》中的教義對埃及婦女們說:“伊斯蘭的婦女們應該呆在家裏,按照《古蘭經》的教導做一個合格的妻子和母親。”埃及婦女對卡紮菲的演說嗤之以鼻,都說:“卡紮菲是從貧民窟裏出來的人,尚未開化,沒見過世麵!”卡紮菲帶著懊喪的心情離開了埃及,自我安慰道:“埃及那些腐朽的資產階級自然要反對我那些讓他們不舒服的觀點,來自貧民窟和農村的埃及人民一定會支持我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