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薩達姆:雄心、鐵腕、好戰,命喪絞刑架(2 / 3)

再說薩達姆的鐵腕。

回首二十世紀,新獨立的國家陷入長期動亂的不在少數,有的一心搞民主越搞越亂套,有的決心治亂又苦無良策。故長期動亂的國家走向鐵腕治國,似乎也是這些國家曆史發展的另一段必經之路。對於薩達姆的鐵腕治國,似可作“五五開”觀之,他是成於斯、敗於斯。

翻一翻伊拉克的曆史,怎一個“亂”字了得。自從阿拉伯帝國分崩離析之後,伊拉克曆史從此輝煌不再,先是外亂,後是內亂。從十一世紀中葉開始,突厥人來了,蒙古人來了,波斯人來了,土耳其人來了。在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瓦解過程中,西方殖民主義勢力又紛紛進入伊拉克,葡萄牙人來了,英國人來了,法國人來了,德國人來了。“一戰”後,伊拉克淪為英國的委任統治地。1921年伊拉克爆發反英大起義,經十餘年奮鬥,才從英國人手中先後爭得半獨立、獨立地位。可是,由於複雜的曆史背景,嚴重的貧窮落後,伊拉克國內各種矛盾錯綜複雜,社會弊端叢生,百疾並發、治無良醫、療無良藥,陷入了長期動蕩的內亂局麵。不是一般的亂,亂得國無寧日,驚心動魄。從1921年至1950年,三十年間更換了四十五屆內閣,平均七個半月更換一次。從1936年至1941年,五年間發生了七次軍事政變或軍人幹政。從1958年至1968年,十年間又發生了十多次政變或未遂政變。曆次政變頭目之間互相殘殺,血濺高樓,屍滾大街,血腥恐怖氣氛長期彌漫。自伊拉克1921年名義上獲得獨立至1968年複興社會黨上台執政,伊拉克經曆了將近半個世紀的內亂動蕩,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無從談起。伊拉克獨立後的風雨曆程表明,它在呼喚一位強有力的鐵腕人物出現,首先要將這個散亂不堪的國家整合成形,然後才談得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振興。從某種意義上說,伊拉克幾十年混亂不堪的時勢造就了薩達姆這位“英雄”,他的出現倒也算得上是應運而生。

薩達姆一腳踏進政治,一亮相就是一位鐵血人物。1957年,剛滿二十歲的薩達姆在伊拉克國內反西方、反費薩爾王朝的風潮中加入複興社會黨。不久,因涉嫌參與刺殺活動被捕入獄,後獲釋。1958年,軍方背景的卡賽姆在複興社會黨支持下政變上台,推翻費薩爾王朝,廢除君主製,成立伊拉克共和國。但是,站在反西方、反費薩爾王朝鬥爭第一線的複興社會黨未能分得政變果實。1959年10月,複興社會黨成立五人暗殺小組,決心搞掉卡賽姆。薩達姆是五人暗殺小組成員之一,行刺未遂,薩達姆左腿中彈,他用匕首挑出子彈,在寒冷的夜晚遊過底格裏斯河,逃出巴格達,輾轉逃到敘利亞,逃到開羅,遭通緝,被缺席判死刑。1963年2月,複興社會黨再次聯合軍方力量發動政變,終於將卡賽姆殺掉。但不久,政變上台的軍方新總統阿裏夫又將複興社會黨排擠出政府。五年後,複興社會黨又一次聯合軍方力量發動政變,一舉奪取政權。政變總指揮貝克爾當上了總統,薩達姆在政變中帶領坦克攻進總統府,成為黨內二把手,輔佐貝克爾執政十一年,為伊拉克的發展打下了一定基礎。1979年7月16日,貝克爾隱退,將權力交給了薩達姆。

薩達姆大權一到手,立刻亮出他的鐵血手腕。他當政第二天,立刻宣布查獲了一個黨內高層間諜集團,他們是“革命指揮委員會”二十一名委員中的五個人。很顯然,他決心從身邊除掉這五名異己力量,首先要在複興社會黨最高領導機構內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他指定另外七名委員成立特別法庭,對這五名“間諜”及其牽連者進行審判,共有二十二人被判處死刑,三十三人被判處十五年以下徒刑。對這二十二名死刑犯,他讓複興社會黨各個地區分支機構的代表來執行。接著,又在全國反間諜、搞清洗,發展秘密警察,實行嚴密監控。薩達姆這叫“一刀見血”,懾服了全黨、威服了全國。區區一個複興社會黨,小小一個伊拉克,還有什麼是他薩達姆擺不平的嗎?沒有了,全被他擺平了。

多災多難的伊拉克,人民久亂思治啊。過去幾十年太亂了,現在好了,新總統薩達姆又強硬又果斷,服了。當然,服的當中也不一樣,有的是心服,有的是口服,有的是誠服,有的是臣服。有沒有不服的呢?有啊。其他政治派別不服,庫爾德人不服,什葉派穆斯林不服,還有其他一些政敵不服。他們不服,薩達姆不怕,一個字:殺。薩達姆不怕,對手卻怕了,心裏不服,嘴上也得“服”了,這叫壓服。不管怎麼說吧,總之是服了薩達姆了。

平心而論,薩達姆執政二十三年,並不是一無是處。他的鐵腕治國,對久亂不治的伊拉克是發揮了曆史作用的,這是一帖治亂的虎狼藥,下藥猛,見效快。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被強製性整合,紛紜雜亂的國民意誌被強製性統一。於是,國家意誌形成了,薩達姆可以做些事情了。他的國內綱領是權力、強大、社會主義。他首先要確立“建立在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結構上的權力”,而且是絕對權力,目標是“建設一個強大的伊拉克”。薩達姆搞的“社會主義”怪怪的,他搞的是嚴厲鎮壓伊拉克共產黨的“社會主義”,是“阿拉伯民族社會主義”,是“薩達姆式的社會主義”。他充分利用伊拉克豐富的石油資源,大打石油經濟牌,以此帶動國民經濟全麵發展,曾經取得過驚人效果。薩達姆統治時期,開創了伊拉克獨立以來的昌盛局麵。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伊拉克全國人口已由1932年的三百三十萬猛增到一千六百萬,國民收入達到人均兩千美元,由中東最貧窮的國家一躍成為中等富裕國家。國家大幅度提高國民福利,小學實行義務教育、中學大學免費、全麵掃盲,免費醫療,糧價補貼,取消低收入者所得稅,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改善。

薩達姆鐵腕治國取得“成功”之時,也恰恰是他釀成最終悲劇結局的開始。他走向悲劇的幾個主要標誌是:第一,他的專製強權、高壓政策,同他統治下出現的穩定發展產生相互作用,使伊拉克舉國上下形成了對他的狂熱崇拜。第二,他被自己的“成功”所陶醉,自我膨脹到極點,專製獨裁到極點。第三,他的專製獨裁又同舉國上下對他的狂熱崇拜形成惡性循環,越獨裁越崇拜,越崇拜越獨裁,終於把他推上了懸崖峭壁之巔,隻等一陣狂風刮來,立刻將他掀下萬丈深淵,等待他的是滅頂之災。

薩達姆專製獨裁到了什麼程度呢?他將所有大權都集於一身:總統、政府首腦、三軍總司令、革命指揮委員會主席、阿拉伯社會複興黨伊拉克地區總書記、最高計劃委員會主席、協調委員會主席、義務掃盲最高委員會主席,等等。全國城鄉隨處可見他的畫像,報紙、電視、廣播天天充斥著對他的頌詞:英明的統帥、鬥爭的帶頭人、阿拉伯領袖、阿拉伯民族的騎士、民族解放英雄、領袖之父、英勇無畏的鬥士,等等等等。各級官員對他敬畏得無以複加,見了他一個個連眼皮都不敢抬一抬,告退時必須麵向他倒退著離開。薩達姆把人民當羔羊、當玩物。在2000年薩達姆主持的一次盛大閱兵式上,他每隔一會兒就要單手舉槍向空中放一槍,每一聲尖利的子彈聲從人們頭頂上呼嘯劃過時,人群中立刻會爆發出一陣狂熱的掌聲和歡呼聲。閱兵式持續了十幾個小時,薩達姆一共放了一百四十二槍,人們對他的歡呼也持續了十幾個小時。2002年薩達姆六十五歲生日那一天,他的家鄉提克裏特舉行了二十萬人的慶祝活動,遊行隊伍高舉著他的畫像和標語牌,一遍又一遍地呼喊著:“我們的心,我們的血,全都獻給薩達姆!”

狂熱之中,悲莫大焉!薩達姆沉溺於舉國上下對他狂熱崇拜的假象中,自以為一切都在他的控製之中,其實骨子裏早已怨聲載道、眾叛親離。人民生死、國家命運,在薩達姆的一意孤行之中,正在迅速滑向深淵。在這種狂熱崇拜的虛假氛圍下,薩達姆徹徹底底成了孤家寡人,他已經聽不到任何真實情況,根本不清楚自己正在加速走向滅亡。他的兩個女兒曾向外界透露過一件事,最能說明問題。她們說,在戰爭爆發前夕的最後一次家庭聚會上,她們曾問過父親,情況將會怎樣發展?薩達姆很有信心地說,事情不會惡化,一切都在控製之中。實際情況根本不是這樣。她大女兒拉格達悲哀地說,他的助手們、他最信任的人全都背叛了他,他被人出賣了。是的,將軍們早就在背地裏背叛了他,共和國衛隊都放棄了抵抗。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薩達姆自己把自己葬送了。

專製獨裁和狂熱崇拜,這是兩樣什麼好玩意嗎?薩達姆啊!

現在要說到薩達姆的好戰。

這個問題,又要回過頭去從薩達姆的雄心說起,因為薩達姆的好戰同樣來源於他的雄心。

薩達姆要建設一個強大的伊拉克,這樣的雄心好不好呢?當然是好的。但是,薩達姆的雄心不隻是要當伊拉克的領袖,也不隻是要建設一個強大的伊拉克,而是要當阿拉伯世界的領袖,實現阿拉伯統一,重鑄阿拉伯的曆史輝煌。他的雄心就從這裏走向了反麵,成了野心。隨著他鐵腕治國的“成功”,國內對他的狂熱崇拜,他想當阿拉伯領袖的野心也越來越大,越來越迫切。急不可耐之中,他不顧一切地駕著他的“薩達姆戰車”橫衝直撞駛向目標,駛出不遠就翻下萬丈深淵,粉身碎骨、灰飛煙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