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朱可夫:不敗的戰神(1 / 3)

我看到的第一座朱可夫青銅雕像,是在莫斯科紅場北端出口處外麵,基座很高,朱可夫騎在馬上,麵對著他的俄羅斯祖國,麵對著來自世界各國的遊人。

我們來到俄羅斯,使館的同誌在為我們安排參觀活動時,曾征詢我有何具體要求。我說,別的活動悉聽安排,我隻有一個額外要求,想看一點朱可夫的遺跡,希望能如願。

那天參觀紅場,他們特意將我領到北端出口處外麵,來觀看這座朱可夫雕像。

二十世紀打了兩次世界大戰,造就了一批世界級名將,朱可夫是出類拔萃的一位。漫漫百年,將帥如林,朱可夫的非凡軍事指揮才能,他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建立的卓著功勳,無人出其右。

作為軍人,我崇敬朱可夫。他有摧不垮的鋼鐵意誌;他有洞察戰場複雜形勢的深邃目光和敏銳感覺;他有將戰場險境、絕境化為勝利的鐵腕和奇謀;他有麵對斯大林敢於直陳不同意見的膽識和豪氣;他有每當關鍵時刻親臨火線察明敵情的求實作風;他有就地撤換玩忽職守者的嚴厲治軍手段,他是一位真正的“戰神”。

軍人不崇拜戰功蓋世的英雄,算什麼軍人?

朱可夫是為戰爭而生的。人類迄今發生的兩次世界大戰,他都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朱可夫參軍、參戰、負傷,因作戰勇敢,並俘獲過一名德軍軍官,曾兩次獲得喬治勳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朱可夫先後作為蘇軍總參謀長、最高統帥部代表、多個方麵軍的司令員、最高副統帥,參與策劃並親自指揮了耶爾尼亞地區反突擊作戰、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會戰、斯大林格勒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烏克蘭會戰、解放白俄羅斯、攻克柏林等一係列重大戰役。他指揮過的戰役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戰場之宏闊、戰鬥之激烈殘酷、敵我雙方戰亡人數之眾多,在人類戰爭史上前所未有。朱可夫對最終戰勝法西斯德軍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沒有哪一位將帥能超過他。

斯大林生前是從不誇獎人的,但他對朱可夫卻是個例外。在慶祝衛國戰爭勝利的慶功宴上,斯大林在談到莫斯科會戰的特殊意義時說:“朱可夫的名字,作為勝利的象征,將永不分離地同這個戰場聯係在一起。”

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戰時與朱可夫同為斯大林的左右手。他是一位從來不辦莽撞事、從來不講過頭話的人,他對朱可夫做出了如下評價:“朱可夫具有卓越的統帥天賦。他生來就是從事軍事活動的,而且生來就是從事軍事戰略活動的。在戰勝法西斯德國軍隊的享有榮譽的蘇聯統帥中,朱可夫是最傑出的。”

與對德協同作戰的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巴頓等盟軍將帥相比,朱可夫也是最傑出的。美國和蘇聯是冷戰時期的死敵,曾在對德作戰中與朱可夫有過合作、後來當上了美國總統的艾森豪威爾將軍,卻一直與朱可夫保持著莫逆之交。他稱朱可夫“是一個天才的軍人”,“沒有哪一個人對聯合國的貢獻能夠超過朱可夫元帥的了”。並說,今後應設立一項“朱可夫勳章”,用以獎勵那些在戰場上勇敢、堅忍、有遠見和必勝決心的軍人。美國軍事史學家錢尼說,“朱可夫是戰場上的勝利的永恒象征”。

朱可夫的影響融進了曆史,超越了國界。

莫斯科紅場外的這座朱可夫雕像,他一身戎裝,大簷帽壓得很低,使人很難看清他臉部的全部表情。但他微微撅起的又寬又厚的下巴給人以深刻印象,緊閉的雙唇透出頑強而堅毅的神情。他胸前掛滿勳章,左手控住馬韁,右手剛向受閱部隊敬過禮,尚未放回到與左手同握馬韁的位置,手掌向下平舉在腰部前方。這是一個瞬間動作。他並沒有坐在馬鞍上,而是繃直了雙腿站立在馬鐙上,因而襠部是懸空的,這更顯出他頑強不屈的性格。他胯下的那匹戰馬高大健壯,馬脖子強有力地弓起,馬頭略低,馬嘴微張。馬的右後腿已懸空提起,正要向前跨步。馬尾如一束順風飄動的火焰,向後平展著。整座雕像,外在的穩健竭力抑製著內在的躁動,雕塑家將這種穩健與躁動的矛盾凝固於一瞬。

這是一代驍將朱可夫走出戰爭、走向和平的瞬間神態。

這座雕像身後的莫斯科紅場,是衛國戰爭勝利後,朱可夫代表最高統帥斯大林騎馬閱兵的地方。這是當年斯大林獎賞給朱可夫的一份無上榮光。

朱可夫是唯一敢對斯大林說“不”的人。莫斯科會戰前,擔任蘇軍總參謀長的朱可夫經過分析判斷後認為,德軍企圖在最短時間內首先粉碎蘇軍中央方麵軍,而後攻克莫斯科。因此,他竭力建議放棄基輔,抽調三個集團軍加強中央方麵軍。斯大林一聽火了:“真是胡說八道……把基輔交給敵人,虧你想得出來!”朱可夫毫不畏懼,回答道:“如果你認為總參謀長隻會胡說八道,那麼還要他幹什麼?我請求解除我的總參謀長職務並把我派到前線去。”半小時後,斯大林找朱可夫談話,通知他已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將他任命為預備方麵軍司令員,要他去負責他自己建議的耶爾尼亞地區的反突擊作戰。斯大林問他:“你什麼時候可以動身?”答:“一個小時以後。”一個小時以後,朱可夫動身前往預備方麵軍就任司令員。他來到前線,經過緊張而周密的準備,指揮部隊一舉奪取了耶爾尼亞地區反突擊作戰的勝利。隨後的戰局發展,證明朱可夫對德軍進攻企圖的分析判斷完全正確。斯大林將他召回莫斯科,把他請到自己家裏與他談話。斯大林對他說了兩句話,一句是:“你在耶爾尼亞地區搞得還不錯。”另一句是:“你那時是對的。”

斯大林說的是,朱可夫上次關於德軍進攻企圖的分析判斷是對的。幾十年後,朱可夫在他的回憶錄中又一次談到他當時能夠“料敵如神”的奧秘。他寫道,他當時正以十分肯定的口氣向斯大林彙報德軍的進攻企圖,斯大林沒有馬上表態,他身邊有位名叫麥赫利斯的人,竟插話問道:“你是從哪裏知道德軍將如何行動的?”問得朱可夫哭笑不得。斯大林正在認真聽著,便說:“繼續講下去吧。”朱可夫接著說:“我不知道德軍的行動計劃,但是根據對情況的分析,他們隻能這樣,而不會有別的做法。”奧秘究竟在哪裏呢?朱可夫一語道破說:德軍在戰略性戰役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他們的裝甲、坦克和機械化部隊。隻要將敵人的這些主戰軍力頻繁調動、變更部署的情況及時摸清摸透,就可以對敵人的進攻企圖看得一清二楚,絕不會發生根本性判斷錯誤。這是一位真正的軍事家對機械化作戰時代戰爭規律的深刻認識和自如駕馭。而像麥赫利斯這類專會在領袖麵前給別人下蛆的小人,連戰爭的門都還沒有摸到。

談話結束時,斯大林又問朱可夫:“現在想上哪兒?”朱可夫的回答仍然是:“回前線去。”斯大林又問:“回哪個前線?”朱可夫答:“你認為需要的那個前線。”

斯大林便說:“去列寧格勒吧,列寧格勒很困難。”

臨別,斯大林主動問朱可夫:“關於敵人下一步的計劃和可能性,你有什麼看法?”

至此,斯大林對朱可夫的軍事指揮才能,對他分析判斷戰場形勢的洞察力,都已深信不疑。後來,在莫斯科最吃緊的日子裏,斯大林打電話到莫斯科前線指揮所問朱可夫:“你堅信我們能夠守住莫斯科嗎?我懷著內心的痛苦在問你這個問題,希望你作為共產黨員誠實地回答。”朱可夫回答說:“毫無疑問,我們能夠守住莫斯科。”在朱可夫指揮莫斯科會戰最危急、最緊張激烈的二十幾個日日夜夜裏,他每晝夜至多能睡兩個小時。危急關頭一過去,他立刻在指揮所睡“死”了過去。斯大林兩次來電話,指揮所的人都回答說:“朱可夫在睡覺,誰都無法叫醒他。”

斯大林動情地說:“別叫他,讓他自己醒吧。”

此後,隻要戰場上哪個方向形勢吃緊,斯大林都會首先想到朱可夫:“派朱可夫去吧。”因此,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朱可夫曾先後擔任過八個主要作戰方向上的方麵軍司令員,先後十五次擔任最高統帥部代表,在關鍵時刻、前往關鍵的作戰方向,去指揮作戰。

斯大林內心對朱可夫的讚賞深藏不露,他以自己的方式來獎賞朱可夫。朱可夫指揮蘇軍攻克柏林後,斯大林任命他為駐德蘇軍總司令、四國對德管製委員會蘇方最高長官,並由他主持德國無條件投降簽字儀式。1945年6月,斯大林決定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一次勝利閱兵式,慶祝衛國戰爭取得的偉大勝利。斯大林將朱可夫從柏林召回莫斯科,把他叫到自己別墅去。斯大林微笑著問他,你的騎術是否已經生疏了?朱可夫是騎兵出身,當過騎兵團長、師長、軍長,騎術精湛。他回答說:“沒有,沒有生疏。”斯大林這才亮出正題,對他說:“是這麼回事,你將擔任勝利閱兵式的閱兵首長,閱兵總指揮由羅科索夫斯基元帥擔任。”朱可夫回答說:“謝謝您給我這樣的榮譽。但由您來閱兵不是更好嘛,您是最高統帥。”斯大林說:“我當閱兵首長太老了。還是你來當吧,你年輕些。”

1945年6月24日,莫斯科紅場舉行了隆重的勝利閱兵式。閱兵總指揮羅科索夫斯基元帥向朱可夫報告,朱可夫代表最高統帥斯大林充當閱兵首長,檢閱了衛國戰爭中功勳卓著的一支支英雄部隊。

軍人們和市民們的“烏拉”聲山呼海嘯般響徹莫斯科上空。

在這一曆史瞬間,朱可夫達到了人生的輝煌頂點。那一年,朱可夫還不到五十歲。

紅場外的這座朱可夫雕像,就是根據他當年在紅場騎馬閱兵時的一幅照片塑造的,它真實地記錄下了這個輝煌的曆史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