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通過本節學習,掌握成品鞋剝離強度試驗、耐屈撓試驗、成鞋整體外觀的質量檢驗、成鞋內腔檢驗等的基本知識。
一、相關知識
(一)成鞋對稱規格標準
成鞋對稱性檢驗的基本內容,包含基本尺寸對稱、部件位置對稱以及形體輪廓曲線對稱性等三個方麵。
(1)基本尺寸的對稱性成鞋的尺寸主要是指後縫高度、鞋蓋前端高度、前幫口門的寬度和鞋腔總長度等。
(2)部件位置的對稱性主要是指內包頭位置、口門位置、鎖口線位置、前後幫接幫位置、外包跟位置,以及保險皮、拉鏈、鬆緊布以及其他裝飾部件的安裝位置等。
(3)形體輪廓曲線的對稱性當成鞋的對應部位相對時,需針對成鞋形體的外輪廓,查看它的彎直程度,並要求左右腳對稱和相似。
(二)剝離強度試驗
剝離強度試驗隻適用於測試膠粘皮鞋外底與鞋幫之間的剝離強度。使用BLY1型剝離試驗儀,最大負荷為392N,剝離刀的刀口凹弧形與被測鞋尖弧度一致,刀口寬度為(10±0.05)mm。
成鞋製成需經48h存放後方可抽樣,同批次產品每組抽樣不得少於3雙,抽取的試驗鞋需在室溫下放置4min,必須裝上與成鞋號型相同的鞋楦。按GB/T 3903.3—1994《剝離強度試驗方法》,進行測試。
首先將測力頭上千分表指針歸零,並將測力片調至與水平麵呈5°~10°的上傾夾角狀態,再將刀口垂直下行的剝離速度調至(20±2)mm/min。將鞋自然平放在試驗儀夾持的水平板上夾緊,調節夾持器的高和位置,使刀口對準鞋的前尖試驗部位,鞋底與夾板接觸點到刀口的距離不得小於50mm。對於有出邊的鞋底,刀口搭在外底邊上;而不出邊的鞋底,刀口頂在幫底結合縫(子口線)下麵的外底上,在任何情況下不允許刀口將結合縫鏟開。試樣鞋頭左右正斜時應該在鞋底下麵塞紙板將其墊平夾正。鞋頂上刀口後允許千分表指針偏離零位不超過10μm,不必再調整。
開車運行,注視幫底結合縫的情況變化,當發現沿刀口邊緣的幫底結合縫均出現初開膠(一般情況出現灰白色茬口)時,立即停車讀表儀,並按此表從檢定曲線上查得對應的負荷值為剝離力值。遇鞋底太軟、太薄等特殊原因而滑刀,經3次試驗未能將其剝離,或者試驗鞋剝離負荷太大,經儀器最大負荷仍未能剝離,均按最大記錄相應剝離力。依據測量的剝離力值和剝離刀口寬度,按下式計算剝離強度。
依每隻試樣的試驗結果分別表示。表值和剝離強度值的有效數據均至小數點後1位。
(三)耐屈撓試驗
耐折試驗適用於成鞋鞋底與圍條的耐折性能測試。使用XWI耐折試驗機,按照GB/T 3903.1—1994《耐折試驗方法》進行。由於230號以下的小號鞋彎折力臂較短,其試驗數據沒有可比性,不能真實的反映其耐折性能,故標準規定不測耐折性。將成鞋套在耐折試驗機的可折楦上(楦比成鞋小半號),成鞋底部朝上,在夾持器中夾緊,底麵蹠趾關節曲撓部位與夾持器活動軸重合;按測試標準的要求,在成鞋底部曲撓中心部位的凸紋上,預先割5mm長的穿透口(專用割口刀);按成鞋具體狀態調節,使曲撓角選定為50°(特殊要求50°內可調),按確定的曲撓4萬次要求調整自動停車的開關位置,並計數器歸零,打開鼓風機後再開機,調節曲撓頻率至230次/min(特殊要求可在50~400次/min範圍內任選)。當達到曲撓4萬次時會自動停車,觀察裂紋(包括割口擴展裂紋和鞋底上新產生的裂紋)和開膠情況,並分別測量這些裂紋和開膠長度。要求測量裂紋長度時的曲撓角與試驗時的角度一致,而測量開膠長度時鞋應伸屈自然。分別以達到曲撓4萬次時,每隻試樣的最大裂紋或圍條開膠長度(mm)表示試驗結果(精確至小數點後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