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鞋整體外觀的質量檢驗

當代,適合作鞋底的材料較多,由於其物性各有所長同時也存在各自的缺陷,必須揚長避短加以利用。針對膠粘皮鞋外底材料的不同,檢驗其外底的整潔性,有利於提高產品檔次和質量。

1.查看外底的顏色與花紋

成鞋外底的顏色,主要指天然皮革外底以及仿底革外底的塗飾色,以及其他材質外底的本色或噴塗顏色,都必須同雙或同批次一致。對於選定或定單指定的色彩和有色卡標準要求的產品,按色彩的三要素逐項檢驗,必須與色卡和實物樣品一致。一般情況下,均以視覺上無明顯的色彩和光澤差異為合格。鞋底顏色不允許有脫色現象。檢驗方法與鞋麵革相同。采用白細布幹擦,並根據白布上遺留下痕跡的灰度等級,判別鞋底是否脫色。對各式鞋底進行花紋與色澤檢驗時,應將底麵朝上。包括組合底與成型底的花紋在內,其組合、形狀,位置都必須對稱和一致,無缺損和紊亂現象:特別是在邊牆和子口部位,不能有任何缺損;前掌部位不準有缺花、氣泡,其餘部分允許有輕微缺陷,可算合格。對於組合型的鞋底還需檢驗底、跟顏色的一致性,檢驗底色、花紋和厚度等項目,要求同雙色澤必須基本一致,花紋清晰、天然底革的粒麵粗細一致,跟麵與外底皮革表麵品質要基本相同。橡膠底不得有噴硫、過硫和欠硫現象。前掌和後跟部位不準有缺花、氣泡等弊病,其餘部位允許有輕微缺陷,一般算為合格。底牆的染色、噴塗、填充蠟、拋光亮度等也需檢驗。仔細觀察外底邊牆、鞋跟麵皮邊以及跟牆,檢驗底部噴塗、塗飾情況,要求顏色深淺一致,表麵光亮,不能有滴珠、浮蠟、起層、掉色、拋光不勻等毛病。

2.檢查膠漿汙染與黃變情況

膠粘皮鞋在粘合外底時,存在黏合劑和溶劑對鞋幫的汙染現象,特別是淺色鞋幫,遭受汙染之後會使幫腳邊緣顯現黃斑,非常難看。這種現象稱為黃變,除了在生產工藝中選用不會黃變材料之外,還必須對成鞋進行嚴格檢查,發現受汙染或黃變的鞋子應該剔除。

3.檢查成鞋的前後蹺

成鞋前蹺指的是平放於桌麵的鞋底前端邊緣正中的高度,同一雙鞋的前蹺應該相對一致,若一高一低會影響穿用。檢驗前蹺一致性的方法很簡單,隻要將成鞋的前尖相對平穩放置在桌麵上,觀察鞋底的前端,以前蹺高度一致為合格。

(五)成鞋內腔檢驗

成鞋內腔由內底與鞋裏(包括鞋墊)構成,其基本性能直接關係到成鞋穿用的安全性和舒適性,由所選用材料的相關性能起主要作用,其次才是工藝加工的影響。

1.檢驗內底

內底檢驗的主要內容:內底尺寸規格必須符合《GB 3293—1982中國鞋號及鞋楦係列標準》的規定,檢查內底有無遺釘和後身是否具有足夠的硬度。

(1)檢查內底有無遺釘檢查內底的遺釘情況,需要直接用手在鞋腔內觸摸內底,這種方法稱為摸釘。摸釘時手指必須將整個內底部摸到,特別是工藝過程中有可能使用鞋釘的部位,更需要仔細觸摸。發現有遺釘情況,應及時剔除。

(2)檢查內底後身的硬度成鞋內腔的內底後身必須要有足夠的硬度,以保持成鞋形體。一般可與鞋跟安裝情況檢查同時進行,以按壓成鞋內底後身不產生大的變形為合格。膠粘皮鞋的內底中必須在合適位置上安裝合格的鋼勾心,以保證內底後身具有足夠的硬度和彈性,通過檢查內底後身的硬度,也可以驗證內底勾心的合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