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通過本節的學習,掌握鞋幫檢驗的主要內容;了解縫幫的技術要求。
一、相關知識
(一)鞋幫檢驗的主要內容
1.鞋幫麵材料的質量
將鞋幫放在工作台上,目測同雙幫麵,再結合手感和厚度儀,檢驗鞋幫的感官質量。
2.檢驗皮鞋幫麵的結構
鞋幫部件結構,采用生產封樣對照法進行檢驗。要求:① 同雙部件鑲接(尤其是鑲色)的位置以及形狀對稱一致。② 幫麵部件長短大小基本對稱一致。③ 部件縫合牢固,商標的縫製及裝飾件的安裝端正牢固。
3.檢驗鞋幫的縫線
檢驗鞋幫的縫線規格標準包括以下內容:① 檢查縫線針距。② 檢查線道邊距。③ 檢查線道的整齊。④ 檢查線跡的清晰程度。⑤ 查看漏線、跳線、翻底麵線等質量項目,是否符合產品標準。
4.檢驗鞋幫製作工藝
鞋幫製作工藝需檢驗的內容:① 著重檢查鞋幫部件上的操作損傷。如:敲破邊口、擦傷碰傷、剪口外漏、衝裏邊斷線以及衝破幫麵邊口等。② 核對部件的圓正性、對稱性,以及整雙鞋幫的端正、平服程度。
5.檢驗鞋幫內裏部件
對於鞋幫內裏材料,主要用感官檢驗,要求後部優於前部、內側優於外側,同雙鞋裏色澤是否基本一致。
6.檢驗鞋碼標記
鞋碼標記包括貨號、編號(序號)、尺碼等字樣:
(1)貨號皮鞋款式和鞋幫式樣的代碼號。
(2)編號每雙鞋幫的順序號和配雙號。
(3)尺碼尺碼即鞋碼,是鞋幫大小的標記。檢驗時要看的內容:① 尺碼標記是否打在鞋幫內側皮裏規定的位置上。② 尺碼標記是否清晰。③ 尺碼標誌(包括鞋號和型號)是否完全。
7.檢驗完畢後清理鞋幫
當一批鞋幫檢驗完畢後,應該清理以下內容:① 將鞋幫按編碼大小排列理整齊,捆成一串。② 在鞋幫上縛上與鞋幫相同編號的流水卡。③ 核對尺碼雙數是否與任務單要求相符。④ 確認無誤後,成品鞋幫成箱進入中轉倉庫。
(二)縫幫的技術要求
在縫幫的操作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 搭接頭尾(即起針與收針)要重針3~4針,斷麵線補救接線要重針2~3針,搭接線不允許有斷線和接線。
② 縫柔軟和薄嫩麵料的鞋幫時,其壓腳要鬆一點,防止損壞麵料。
③ 部件搭接時,必須以上麵部件邊緣蓋住下麵部件上的定位標誌線0.5mm,做到搭接準確整齊,使針孔要落到被壓部件的標誌線上,不可落在標誌線外。否則,在繃幫時,由於拉伸力的作用會露出壓接部件上的標誌點(線)。
如果鑲接後仍然外露標誌點(線),或在鑲接時將標誌點(線)掩蓋得過多,都會直接影響繃幫操作和產品的外觀質量。
④ 在幫麵皮與鞋裏皮反縫邊線時,注意:裏皮邊緣光滑又未片邊時,表明裏皮邊口無需加工,此時麵皮應超出裏皮邊緣1.2~2mm;若裏皮邊緣經過片削,表明裏的邊緣需要加工,這時裏皮應超出麵皮的邊緣1.2~2mm。
⑤ 圍條與鞋蓋搭接時,鞋蓋可拉伸的位置在蹠趾部位,不可拉伸的位置在包頭部位,以免引起鞋頭的歪斜;鞋蓋與圍條的對位標誌點和線必須對準,不能偏移。
⑥ 圍條與鞋蓋線、合縫線等受力大的部位的縫線,必須將麵線和底線都要調緊一些;若縫裝飾線以及在較軟的料件縫線時,其麵線與底線均要調鬆一點為好。
⑦ 車幫縫合部件時,不得連在一起成串地縫;要縫好一隻把第二隻接上去後剪下第一隻,然後再縫第二隻;剪下時要留線頭,所留的線頭長度為3mm。
⑧ 幫麵上的線頭要下挑。就是將線頭的麵線拉到(或挑到)鞋裏的一麵去,打結並埋好線頭。
⑨ 同雙鞋幫對稱。包括:各部件的安裝位置要對稱,各部位縫線的線跡要對稱,各對應的圓弧縫線要對稱。
⑩ 各部件對碼要正確。鞋幫的各個組合部件,應該是一個相同的鞋碼,不能大、小鞋號的部件混裝於一隻鞋幫上。鑲接時要認清內、外腳。
幫麵內外要幹淨,不要汙染幫麵與鞋裏,不要留有線頭,鞋裏部件的裏皮餘邊要修剪幹淨;修剪裏皮時,後幫鞋口縫線外預留0.8~1mm的餘量;後跟鞋裏保留10mm長的餘邊不剪,待從成型流水線下來之後進行整理時再修掉。
二、操作技能
(1)對鞋幫材料進行檢驗。檢查鞋麵和鞋裏材料厚度、軟硬度、鞋幫主要部位和次要部位的用料合理程度。
(2)對鞋幫各部位相接結構進行檢驗。檢查同雙鞋幫各部位相接位置、各部件長寬尺寸是否符合工藝要求。
(3)對鞋幫縫製工藝質量檢驗。檢查鞋麵、鞋裏、前幫、後幫各部位縫合質量是否符合工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