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世界文明奇跡(6)(3 / 3)

細說競技場

傑姆競技場的規模相當驚人,在建築它的時候,傑姆城的建築技術代表著當時的最高水平。除了恢弘的羅馬圓形競技場,傑姆滿眼都被黃沙湮沒著,寂靜而又沒有更多引人之處。不過競技場很大,幾乎和羅馬城競技場一般,外形也相當漂亮。當年這座圓形競技場曾是市民娛樂的場所,場內表演的節目多是以人獸間致命搏鬥的殘忍比賽為主。曾有一位來自東方的德萊瑪科隱修士進場懇求人們放棄這種殘忍的比賽,卻被觀眾活活地以亂石砸死,在404年,雷諾瑞亞斯皇帝宣布禁止這種殘酷的表演。

參觀這座競技場內部時,可以看到競技場底部有一條凹形坑道,此坑道自從被挖掘之後,迄今尚未找到盡頭。這座橢圓形競技場,長軸148米,短軸122米,是用1米長、70厘米寬、50厘米高的大石塊建造。共三層拱廊,每一層有60個拱孔,總高36米。四周看台寬大,下有18圈坐台,上有四層包廂可容納觀眾約3.5萬人。國王的專設包廂在南邊,南門也為王室專用,一般觀眾隻能從北門進出。位於中間的競技場地長65米,寬39米,周圍豎立三米高的安全石牆,與觀眾台隔開。場地東側地下五米深處,有兩排洞屋,一邊關押戰俘,一邊關獅子、老虎、豹子等猛獸。有兩個洞口直通場地,一個鋪著石階,另一個就是直洞口。格鬥時,人沿著石階走上來,獸則放在跳板上通過直洞彈到地麵上。有時是獸與人鬥,有時是獸與獸鬥,有時是人與人鬥。

突尼斯獨立之後,為了保護這一珍貴的文化遺產,對競技場進行了修複和加固。圍牆、拱門、階梯、台階、立柱、外觀等都得到了修繕,周圍的積土得到了清除。修茸後的競技場完好如初,重新煥發了當年的英姿,成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競相遊覽的好去處。

凱魯萬古城

凱魯萬史話

凱魯萬是突尼斯的曆史名城。位於中部偏東,阿特拉斯山脈東南坡的衝積平原上,北距首都突尼斯市155千米,現為突尼斯第四大城。凱魯萬是阿拉伯人在公元670年戰勝拜占庭後建立的一座城池,是馬格裏布第一座完全阿拉伯化的城市。在曆史上,凱魯萬是繼迦太基城後的又一名城,在同阿撥斯王朝的哈裏發關係密切的阿格拉比德王朝的統治下,凱魯萬作為伊夫裏吉亞地區的首府城市達到了繁榮時期。10世紀初,伊斯蘭教的什葉派統治了伊夫裏吉亞。他們是阿撥斯王朝的哈裏發的敵人。公元989年,阿格拉比德王朝被伊斯蘭教什葉派組成的法蒂瑪王朝取代。新王朝最初定都馬赫迪耶,以後遷至凱魯萬。在當地灌輸基督教文化失敗後,法蒂瑪王朝於公元972年移師埃及。11世紀上半葉,基督教在凱魯萬的影響逐漸消失,伊斯蘭教文化最終確立。為了報複,法蒂瑪王朝派希拉裏安斯遠征凱魯萬,將整個伊夫裏吉亞地區夷為平地。凱魯萬城遭到洗劫。公元12世紀,突尼斯城重新成為首都,凱魯萬則是馬格裏布地區的第一聖城。突尼斯人認為,到凱魯萬朝覲七次即等於去麥加朝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