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世界文明奇跡(5)(2 / 3)

作為一個伊斯蘭宗教文化中心,非斯的經濟大約在13世紀末葉繁榮昌盛起來。馬裏尼德人把它定為首都,並下令在非斯麥地那區的西麵建設白都非斯,即新城區。在隨後的幾百年間,新城區繼續擴大,並迎來了一批主要為農村出身的新居民。在法國保護期間,非斯古老的麥地那區被置而不問,優先得到發展的是非斯新城區。1980年,這裏集中了該市六成以上的人口和經濟活動,但由於路況不佳,便逐漸走上了下坡路。有著143座清真寺、7所穆斯林學校和64所紀念性噴泉的非斯老城,逐漸被世人重新認識。

古城交通和建築

非斯老城素以精湛的伊斯蘭建築藝術著稱於世。老城占地3平方千米,街道狹窄彎曲,兩旁店麵、作坊毗鄰連片,有些商品直接擺在店外,街區隻能步行,有時行人相互讓道還須跨進店門,機動車是無法通行的,主要運輸工具是馬、驢或平板車。非斯分為200個不同的區域。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清真寺、給水係統、土耳其浴室和麵包鋪。該城也是世上最古老的大學所在地之一,中世紀學術辯論最重要的中心。城區的建築風格、居民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仍表現出濃厚的中世紀的風貌。古城裏曆史古跡到處都是,而且這些古跡被都保護和維修得很好。據記載,公元12世紀伊斯蘭教全盛時期,城內共有清真寺785座,據說現在保存下來的約有360座,其中以擁有270根圓柱的卡拉萬納清真寺和摩洛哥最古老的寺院之——昂達呂西昂清真寺最為著名。其他反映伊斯蘭建築藝術特色的古城堡、宮殿、博物館等,亦比比皆是。

卡羅歐寧清真寺

卡羅歐寧清真寺是非斯城主要的清真寺,建於9世紀,在13世紀進行了修整。它能容納兩萬多人,為北非最大的清真寺,與它相鄰的是古老的非斯大學和一座一流的圖書館。在伊斯蘭文化中,人們並不看重一座建築物的外表。這座清真寺處於四周建築群的包圍中,並不顯得很出色,然而清真寺內部卻有大量令人目不暇接的精致工藝品、美妙的書法和瓷瓦裝飾。

古老的學校

非斯的卡拉維因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由一位叫法蒂瑪·菲赫裏·凱魯阿尼的婦女創立於公元859年。13世紀時,柏柏爾人的馬裏尼德王朝統治摩洛哥期間,在它周圍建起了許多著名的穆斯林學校。非斯在知識、藝術和宗教方麵的影響很快便超出了北非的範圍,非洲各地的大學生紛至遝來。此外,還有人自東方和西方來此,以求在著名教師指導下工作。在非斯做過研完工作的有著名的曆史學家伊本·哈勒敦、數學家伊本·亞薩敏、醫生伊本·魯什德,以及許多語言學家。非斯老城中為數眾多的穆斯林學校通常由三間房屋組成:教室、禱告廳和圖書館、這三間房屋當中一般都有一個帶噴泉的庭院。在這類學校中,布依那尼爾古蘭經學校特別出類拔蘋,裝飾雍容華貴而不豔俗,與摩爾人的西班牙式建築有許多相似之處。

古城的修建和保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非斯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在經過五年的研究之後,摩洛哥和教科文組織最終擬定了全麵修複古城的計劃,其中包括該城的紀念性建築物、住宅、市政公用設施和經濟場所。該工程實際起步於1989年。在進行總體可行性研究之後,摩洛哥政府組建了“埃德非斯”——負責實施和協調該項修複計劃的一個實體機構。因這一計劃涉及大約50處從曆史或建築角度看,最古老和最有意義的紀念性建築物,經評估,其重建修複費用總計約需6億美元。

馬拉喀什老城

馬拉喀什老城漫話

馬拉喀什是一座具有悠久曆史的老城,始建於1071年,並於1072年成為阿裏莫拉維德王朝的首都。馬拉喀什曾被稱為摩洛哥城,摩洛哥的國名就是從這一稱呼演變而來,馬拉喀什現在還被稱為摩洛哥的“南方首都”。馬拉喀什老城的城牆修築於公元1126~1127年,長達10千米。以侵略擴張著稱的穆拉比特人於公元1071到1073年建立了馬拉喀什阿拉伯人聚居區。這時,他們已經控製了撒哈拉西部的交通要道。穆拉比特人為他們新的聚居區修建了城區和堡壘,在城區周圍種上了棕櫚樹叢。1147年,莫哈底斯人從穆拉比特人手中奪走了馬拉喀什。他們是柏柏爾教派的信奉者,利用宗教勢力摧毀了馬拉喀什的阿拉伯人聚居區,把它發展成為了一個享有盛譽的都城。莫哈底斯人加長了城牆,用新種的植物重新劃定了居住區的範圍。這一階段是馬拉喀什曆史上的全盛時期。1269年,信奉柏柏爾教派的另一部落馬裏尼德人從高原下遷,先占領了非斯,把它作為自己的都城,之後又征服了馬拉喀什。在馬裏尼德人占領的這段時間內,馬拉喀什雖然又有所發展,但阿拉伯人聚居區已幾近消失。公元1510~1659年,馬拉喀什處在薩阿迪工的統治下。在這一時期,馬拉喀什再度成為都城,重新繁榮發展起來。1659年,馬拉喀什被另一個民族阿拉烏伊塔占領。阿拉烏伊塔王朝時期,馬拉喀什城又興建了清真寺、伊斯蘭高等學府、王宮及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