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一具木乃伊大約需要花上70天的時間,之後即可送交喪主。富有的人家在殯鹼已被製成木乃伊的親人時,為了使木乃伊保存得更為完好,常將一口棺材放進另一口棺材中,再把這口棺材放進第三口棺材裏。這些棺材的蓋子上都刻上死者的容貌,棺材本身則按木乃伊的形狀、大小,以木材或石材製成,稱之為“三重人形棺”。有些貴族的人形棺上刻有雙手,容貌和姿態也都刻得安詳無比,表示死者不過是暫時休息一下,他的靈魂終將使軀體複活。
英國布裏斯托爾大學的科學家們最近從大英博物館獲得了從13具木乃伊上取下的切片樣本,這些樣本的曆史跨度約在2300年左右。科學家對這些樣本進行了氣體色層分析和光譜測定,以確定樣本中所包含的化學成分及其結構。最終的研究結果表明,古埃及人對屍體進行防腐處理時,使用材質的種類超個人們的想像。目前所知道的古埃及人用於防腐處理的處方中,除包括上文提到的泡堿外,英國化學家的研究又使這張菜單上多了幾種成員——阿月渾子樹油、動物油脂和柏樹油、樟腦油、棕櫚油以及沒藥、鬆脂、樹膠、蜂蠟混和而成的香液。研究人員稱,對於勸植物油脂的大量使用表明,古埃及人已經認識到,動植物油脂中所包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延長屍體腐化的時間,就如同西方畫家認識到油畫可以保存數千年一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古埃及人漸漸地認識到蜂蠟和鬆脂在密封和防止微生物侵襲上有較好的功效,於是蜂蠟和鬆脂便開始在防腐工藝中得到普遍采用。有關科學家解釋說,塗在屍體上的蜂蠟和鬆脂很快就會幹化,而它們的分子會互相聚合,漸漸形成一張緊密的防護網,可以將屍體和屍體外裹縛的衣服同空氣徹底隔離開,從而避免細菌的侵襲和空氣的氧化,起到良好的防腐作用。
阿布辛拜勒神廟
漫話神廟
埃及最精美、最著名的文物古跡,首推拉美西斯二世在阿布辛拜勒建築的神廟。阿布辛拜勒神廟坐落幹埃及和蘇丹交界處的努比亞地區。周圍還有許多小神廟。除了外麵的院牆及一個小的太陽神神龕外,整座神廟都是在一塊巨石上雕刻而成。幸虧它位於一個偏僻荒蕪的地方,才得以保存完好。神廟的正麵是四座巨大的國王坐姿雕像,約22米高。雕像之間的大門入口,一直通向山崖深處的一係列內室。
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帝國的著名法老,這位十九王朝的法老,即位時剛剛25歲。他活了99歲,在位67年。他數以百計的妻子,為他生下111個兒子和57個女兒,因此,他創造了一個長達400年之久的家族血緣帝國。阿布辛拜勒神廟就是他為自己修建的一處巨大的岩窟神廟。這座神廟開創性地把廟體全部鑿入山崖岩窟內。這種特殊的建築形式,對於其後的古代埃及建築酌構思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1813年,瑞士探險家布爾卡德在當地阿拉伯人的帶領下,於3月22日來到了阿布辛拜勒,他在日記中寫到:“我不經意地稍微繞向南麵,突然看見四座尚能看出輪廓的巨大雕像……它們幾乎全部陷進沙裏。其中一座有完整的頭,一部分胸部和手臂還露在外麵。旁邊一座幾乎看不出來了,它的頭部已經斷裂,沙子堆到肩膀處。另兩座看得見頭飾。很難判斷這些雕像是站著還是坐著。“布爾卡德的發現引起轟動,此後,到這裏掘寶的人紛至遝來。他們挖開了沙子,尋找古埃及的雕像,器物。不過,追逐利益的人們在這裏並沒有得到他們想像中的金銀財寶。後來,砂石又掩蓋了神廟的入口。直到1909年,動用了大批人力物力,才把神廟從沙堆裏清理出來。
神廟的建造原因
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時間頗長,修建神廟的工作在他統治的初期就開始進行,直至公元前1265年左右才完工,這是他當權的第二十四個年頭。這座神廟是為了供奉埃及的三大國神阿蒙、卜塔和瑞哈拉提而修建的,同時也是為了讓全體國民尊奉已經神化的拉美西斯自己。神廟刻的浮雕中有許多表現的是曆史大事,如拉美西斯在敘利亞、利比亞和努比亞浴血奮戰的場麵,還有一些表現了他對天神的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