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我國對一些國家嚴重損害中國核心利益的舉動采取了強硬的應對措施,西方一些國家和媒體就宣傳中國“傲慢”、“強硬”,說“中國韜光養晦時代結束了”。西方媒體實際誤解了中國“韜光養晦”的方針,將其曲解成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也要忍氣吞聲的“一味退讓”。
這是對“韜光養晦、有所作為”方針的曲解,“和平崛起”也並不意味著中國沒有自己的利益底線。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的強硬與“韜光養晦”並不矛盾。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學成指出,冷戰結束以來,“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是我國一直堅持的外交方針。這個方針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仍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和平與發展的辯證關係就要求中國外交不搞強權霸權,不搞集團政治,擯棄“零和”的冷戰思維,致力於多邊合作和互利共贏。外國媒體把中國政府為扞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扞衛國家的核心利益和發展權利所堅持的鮮明立場和采取的果斷行動歪曲為“傲慢”、“反應過度”和“咄咄逼人”。這是對中國外交的荒唐歪曲。“韜光養晦和有所作為”的外交方針是“和平、發展和合作”的方針,是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方針,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針。具體地講,就是要通過和平的方式,通過對自身製度的不斷改革和完善,通過中國人的艱苦奮鬥和發明創造,通過同世界各國持久友好相處、平等互利合作來實現上述目標,使占人類1/5強的中國人能告別貧困,過上比較好的日子,使中國成為人人安居樂業、大家和睦相處,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人與自然都協調發展的國度,成為國際社會最負責任、最文明、最守法規和秩序的成員。
中國不會放棄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不存在中國國力比過去強了一點兒,中國就要改變外交政策,甚至要改變自己發展目標的事情,中國不會做這樣的事情。因為這並不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中國人窮日子過得太久了,最大的戰略意圖就是使自己的日子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過得好些,希望地球上的人們日子也一天比一天、一年比一年過得好些,除此別無他圖。我國把這一過程稱為“和平發展”,把實現和平發展的方式、方法和途徑稱為“和平發展道路”。正如人們所看到的,這條道路已莊嚴地載入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又以“十二五”規劃建議的方式重申,足見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誠意和決心。
三、“韜光養晦”與“和平發展”
國內外有人擔心,中國發展起來會在世界上爭霸。美國國防部在《2002年中國軍力報告》中,將“韜光養晦”說成是中國“在國際上進行戰略欺騙”的手段;2006年5月25日美國公布的當年《中國軍力報告》仍將“韜光養晦”譯成“hidecapacitiesandbidetime”,即“隱藏能力,等待時機”。可以說,美國軍方的這種解讀,實際上是對“韜光養晦”的曲解,為中國“威脅論”製造“證據”和“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