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展望篇“和平崛起與發展”的重要意義(2)(1 / 2)

曆史地看,中國沒有擴張稱霸的文化和傳統。我們有幾千年以“仁”、“和”為核心的政治文化傳統,崇尚“和為貴”、“親仁善鄰”、“協和萬邦”。幾百年前,中國即使在最強大、國內生產總值占到世界30%的時候,也沒有去搞擴張、搞霸權。鄭和曾率領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帶去的不是血與火、掠奪與殖民,而是瓷器、絲綢和茶葉。在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從中國得到的不是威脅,而是繁榮。從西漢起,中國的版圖大體上就是今天這個樣子。

現實地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國的振興完全可以通過平等有序、互利互惠的國際競爭與合作實現,不需要也不可能再走挑戰國際秩序或挑戰別國的老路。世界上一些大國興衰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擴張主義的路不能走,軍備競賽的路不能走,稱霸世界是一條死路,和平發展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中國越發展,就越需要加強同世界各國的合作,也越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對外關係中最大最深的體會,也是中國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寶。

從中國的根本政策看,不當頭、不爭霸、不稱霸,是基本國策和戰略選擇。一個國家是否威脅世界,關鍵要看它奉行什麼樣的政策。中國始終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力,絕不做稱王稱霸的事,也不尋求主導世界。鄧小平同誌曾經說過,如果中國有朝一日在世界上稱霸,世界人民就應當揭露、反對並打倒它。這一點國際社會可以監督中國。

至於說中國要取代美國、稱霸世界,那是神話。政治上,中國搞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不輸出社會製度和發展模式,尊重各國人民對社會製度和發展道路的選擇。經濟上,中國自己要繼續一心一意謀發展,也樂見各國繼續繁榮發展,謀求共同進步。軍事上,中國不搞軍備競賽。我們首先要考慮的是讓13億中國人穿得好一點、吃得好一點、住得好一點、出行方便一點,不可能也不願把大把大把的錢都花在軍費上。

中國自己不謀求霸權,也不會同其他國家在本地區爭奪霸權。中國奉行的是“睦鄰、安鄰、富鄰”的周邊外交政策,中國與亞洲國家簽訂的雙、多邊協議沒有任何排外條款,中國對區域合作持開放態度,意圖是透明的、善意的。中國希望有關國家在亞洲的所為不以防範、遏製和損害中國為目的,希望有關國家對中國的言行也都是善意和透明的。如果把中國的發展看做機遇,並且善於抓住這個機遇,就會從中受益。如果成天懷疑中國的地區和國際戰略意圖,把主要精力放在挑毛病、找麻煩上,就會喪失與中國合作的良機。那種要拉幫結派對付中國、遏製中國的圖謀,更是典型的冷戰思維,既不合時宜,又阻擋不了中國的發展。

據有關資料統計,182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曾居世界第一,但20年後在鴉片戰爭中遭到慘敗;1890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日本的5.8倍,但4年後中國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打敗……中國近現代史的沉痛教訓證明,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經濟的發展也會化為烏有。因此,當今世界上,世界多數國家在注重運用經濟和外交手段解決爭端的同時,仍然把軍事力量作為維護自身安全和國家利益的重要保障。隻有具備強大的國防力量、穩定的社會政治基礎和相應的經濟實力,才能平等參與嚴酷的國際競爭,否則,就可能被淘汰。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惟一的沒有實現統一的大國,又是曆史遺留的領土和領海爭端較多、海洋權益不斷遭受蠶食的國家。麵對新軍事革命的挑戰和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現實危險性,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抵禦外來侵略、製止武裝顛覆、保持社會穩定和完成國家統一大業,是中國國防安全的主要任務。一個強大的中國不會去侵略別的國家,不會侵犯別國的領土主權,但是中國的崛起也決不能以領土主權的喪失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國家統一大業為代價。

四、“和平崛起與發展”的意義

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在深刻把握時代特征和中國國情,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研究借鑒其他大國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的嶄新發展道路,既是我國發展戰略的重大抉擇,也是我國對外戰略的重大宣示。對做好新形勢下的對外工作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

1、中國的“和平崛起與發展”將豐富國際關係理論。縱觀數百年來世界經濟強權的興衰,似乎都通過戰爭和強權獲得發展的共同的特點。然而,中國不同,中國和平發展打破了“國強必霸”的大國崛起傳統模式。建立殖民體係、爭奪勢力範圍、對外武力擴張,是近代曆史上一些大國崛起的老路。特別是在20世紀,追逐霸權、實力對抗、兵戎相見,使人類慘遭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中國基於自己幾千年曆史文化傳統,基於對經濟全球化本質的認識,對21世紀國際關係和國際安全格局變化的認識,對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認識,鄭重選擇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作為實現國家現代化、參與國際事務和處理國際關係的基本途徑。這同曆史上世界大國的興起與戰爭掠奪相關大為不同。“中國的崛起將為一個國家的發展、崛起開創一條新的道路,將創造新的大國發展模式,給國際關係理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