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特別篇“和平崛起與發展”同“軟實力”(4)(2 / 2)

其二加大感情投入。無論是外國政要精英,還是公眾百姓,都是社會關係中的一分子,都必然是利益理性與情緒個性的複雜結合體,同時也是公共外交工作網絡的對象主體。因此,要取得公共外交的真實成效,就必須掌握理解和尊重對方感情,溫潤親和的工作方法。多年來,中國國際戰略學會一直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保持著友好交往,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熊光楷上將擔任中國國際戰略學會會長期間就曾陪同他參觀過少林寺、西雙版納、敦煌等風景名勝,並且安排他到經濟發展水平一般的農村地區去參觀,還到過裝備水平一般的河南駐軍參觀。基辛格為此感觸很深,回國後,他在《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媒體上先後發表過“遏製中國將無法奏效”、“衝突不是選項”等文章,認為盡管中國變得比過去更強大,但中國很多地區還處在相當落後的狀態,今天中國的發展並不對美國構成威脅。從這一例子中可以看出公共外交對增進外界對中國了解的重要作用。

其三注重企業的力量。國家品牌是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文化的重要象征。在國家品牌的建設過程中,必須依靠自主創新,不斷推動創新產品的出現,才能真正實現基於自主創新能力的品牌建設,這樣的國家品牌才能讓世界產生直觀的認同。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經說過:“在國際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臉,鬆下是我的右臉。”這句話形象表明了公共外交中公司的力量。從根本上講,企業是以追逐利潤為根本目標的經濟組織,同時也肩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和倫理關懷功能,而跨國經營的企業,無論是否具有主觀意願,都不可避免地成為國家外部形象的一部分,被打上了一定程度的國家關係烙印。正因如此,跨國經營的中國企業應該成為公共外交主體之一,擔當起國家所賦予的使命,並利用企業的資源優勢主動營造與當地社會的公共關係。很多知名的中國企業就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公共外交力量。像華為公司,在成功獲得印度國有運營商BSNL約20億美元的訂單時,也遭遇印度政府的疑慮,但是後來華為公司做了大量細致的公共外交工作,最後得以成功地進入印度市場。2009年華為總部接待的外國總統就有14位,成為中國企業從事公共公外交的成功案例之一。

其四重視互聯網作用。充分重視互聯網的作用。互聯網的普及讓公共外交變得更加豐富了,但同時也更加複雜了,各種力量都在充分借助互聯網表達自己的觀點,施展自己的國內或國際影響。在當前的媒介環境下,網絡外交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外交體係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尤其是在公眾之間的溝通方麵,互聯網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公眾之間的日常聯係無論是商業性的、學術性的還是朋友間的,都表達著中國的微觀國情,豐富著中國的國際聯係。互聯網的“網風”是時代文明的新表現,跟帖、博客、微博的內容和語言可以展現中國網民的水平和社會風貌。對於國際事件的評議,許多國家都或多或少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對外攻擊的言論。但是越是大國,越要避免狹隘的民族主義言辭。

通過公共外交和文化交流,可以更直接、更廣泛地麵對外國公眾和主流社會人士,能更有效地增強本國的政治影響力,改善國際輿論環境,維護國家的利益。通過民間交往,也能有效增強本國的文化吸引力和政治影響力。目前,中國的非政府組織已超過300萬個,但由於規模小、力量弱、缺乏人才和經驗,對國際輿論和國際事務的影響非常有限。要扭轉這種局麵,必須要用一種積極正麵的眼光看待非政府組織在內政外交中的作用,並采取實際措施支持非政府組織的發展,積極開展全方位的公共外交,以提升本國非政府組織的國際話語權,增強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