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是突出主體性教育。文化的核心是道德精神,文化最好的體現是人,無論是精神產品,還是物質產品,最終的核心是人。如果說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是通過強大的國防力量集中體現出來的話,那麼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就是通過國民的整體性生活狀態和生活方式所達到文明程度體現出來的,因此,文明舉止也是軟實力。而改變不文明的行為,有賴於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培育的過程中,應首先從娃娃抓起,通過正確的教育方法,引導青少年關心和參與公共生活,讓他們在幼小的心理中播下優良道德的種子。這是我們民族之根,文化之基,“軟實力”之源。
3、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拓展“文化軟實力”發展的平台和載體文化產品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隻有通過具體的文化產品才能實現。因此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當務之急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提高中國文化產品的質量,擴大其傳播覆蓋麵。中國是一個文化資源大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深厚的曆史文化積澱。隻有有效地把“文化資源”、“文化底蘊”轉化為現實的文化生產力、文化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並通過一定的手段有效傳播出去,才能稱得上“文化軟實力”。主要應做好以下五個方麵:
其一是加快文化體製改革。“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必須建立在科學、合理的文化體製的基礎上,良好的文化體製是文化創新的基本保證。在推動文化大繁榮和大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必須盡快而全麵地推動文化體製方麵的改革,清除掉文化體製中那些阻礙文化進一步發展的方麵和環節,以便在更大範圍和程度上調動人們從事文化生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使得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能夠投入其中,在全社會形成文化創新的新熱潮。
其二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在當今世界,西方發達國家在國際文化領域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為了切實增強中國文化的軟實力,維護我國家文化安全,必須大力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政策和資金等方麵扶持一批能夠代表中國文化實力、體現中國文化理念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鼓勵這些企業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傳統,打造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品牌,引領好中國整個文化產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以提高文化的總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
其三是加強文化傳播能力建設。西方經濟實力和傳播手段擁有絕對優勢,導致信息和文化單向流動。我國雖有豐厚的文化資源,但因文化傳播能力相對薄弱,影響了民族文化在國際上的可見度和競爭力,從而無法將其轉化為強大的國家“軟實力”。因此,提高國家文化傳播力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切實途徑。一要構建對外傳媒體係。中國日益崛起為全球大國,但中國處於話語弱勢的境地,不時成為全球媒體批評的對象。為了扭轉我國在全球新聞領域中的劣勢,抗衡西方話語,維護我國的文化價值觀,擴展我國在世界範圍內的觀念影響力和塑造良好的國際形象,必須深化傳媒行業體製改革,加快建立現代傳媒業管理體係,形成能夠與發達國家大型傳媒集團相抗衡的國際傳播能力。二要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發揮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媒體的作用,把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作為提高文化軟實力的新引擎、新陣地、新平台、新空間。要深刻認識互聯網在文化傳播方麵的巨大潛能,注意網絡等高新技術的研發,舍得在網絡文化平台的建設上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盡快建成一批能夠傳播本民族主流文化傳統與理念的門戶網絡平台,使世界上其他國家能夠有更多渠道了解中國,從而消除對中國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