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商務部於2009年11月在CNN(美國有線新聞網)播出長達30秒“中國製造”的商業廣告後,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又從2010年10月開始,在BBC、CNN等媒體麵向全球播出了國家形象宣傳片(分為長達30秒《人物篇》和15分鍾《角度篇》兩部分)。商業廣告,圍繞“中國製造 世界合作”的理念,用一個個畫麵集中展現了“中國製造無處不在的身影”,展示了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製造”產品其實也是世界上各個貿易體共同分工協作、盈利共享的事實,用時尚、流行的元素演繹了新時期中國的自信和包容。而國家形象宣傳片則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民族、風光等方方麵麵,向全世界展現生機勃勃的中國精神,詮釋了“智慧、美麗、勇敢、才能、財富”的中國人形象。如果說在當前金融危機陰霾尚未散去,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的背景下,“中國製造”的商業廣告是主動出擊展示國家形象的一次很好嚐試,那麼國家形象宣傳片則是“中國向世界遞出的名片,標誌著一向低調的中國開始在世界舞台上主動營銷自己”。2011年1月,中國國家形象片“亮相”紐約時報廣場,國外各大媒體紛紛予以報道。法新社表示,中國之所以致力於國家形象宣傳,是因為中國國力提升,並且想要在世界範圍內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中國現在有實力,也有意願向世界宣傳自己。美國《華爾街日報》認為,世界並不了解中國,所以很容易跟隨思維定勢。向全球播放國家形象宣傳片是中國政府發起的“反攻”,是中國為柔和自己海外形象所做的係列努力的一部分,這一舉動的背景是全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五、“文化軟實力”建設麵臨的形勢
一個國家要真正成為一個大國,不僅要有以經濟為主要內容的硬實力,還要有以文化為主要內容的“軟實力”。沒有軟實力,就沒有內涵,沒有支撐,不能叫真正的強國。提升國家的“軟實力”,就是提升文化的吸引力、影響力、控製力。曆史上,中國曾經是世界公認的大國、強國,中國的價值觀、中國人的思想體係,曾經影響了歐洲,影響了整個世界。在中華民族實現和平崛起的過程中,麵對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的“文化軟實力”的巨大優勢,“文化軟實力”構建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文化軟實力”通常是指一個國家基於文化的生命力、創新力、傳播力而形成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力量。我國文化軟實力植根於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引領,反映時代發展要求,對內表現為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對外表現為國家的親和力和影響力。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致力於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國的國際影響力、親和力、感召力、競爭力日益增強,不斷對世界產生積極而重要的影響。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國際國內各種有利因素為塑造良好國家形象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當前,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國家形象對一國發展和安全的影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大、更快、更直接。提升文化軟實力,塑造良好國家形象,對於維護國家發展和安全、增強綜合國力和競爭力,對於推進全社會思想道德文化建設、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對於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是一個文化大國,在悠悠五千年的曆史文明長河中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化。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力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國仍十分重視“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在黨的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在明確指出“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求。這充分反映了我們黨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對當今時代發展趨勢和我國文化發展方位的科學把握,顯示了我們黨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軟實力、創造力和影響力的信心和決心,表明了我們黨對“文化軟實力”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及作用達到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水平。
在看到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所結出的碩果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建設所麵臨的很多問題和挑戰。
1、政治與經濟製度不夠完善。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製度常常是它的軟肋,而且是導致它落後的關鍵原因。這一點在中國也不例外。雖然三十年來中國的穩定和高速發展,製度創新的貢獻不容抹煞,但我們還是要承認,無論是政治方麵,還是經濟方麵,中國要建立完善的製度體係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政治層麵上,主要表現為權力過度集中,“一言堂”現象仍然存在;缺乏有效的監督,腐敗現象依然存在,司法的公正性有時受到行政權力的戕害等等。在經濟層麵上則主要表現為,部分應消除而未消除的計劃經濟製度殘餘存在,法製不完善,行政壟斷,執法不嚴,社會保障不足,民眾權利未得到充分保障等現象仍然存在等。應當指出的時,貪汙腐敗現象,引起人民群眾的嚴重不滿。2009年“兩會”前的網絡調查顯示,腐敗成為網民最為關心的問題,足以說明其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