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特別篇“和平崛起與發展”同“軟實力”(1)(3 / 3)

3、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展示文明開放現代的國家形象北京奧運會融會了和諧、團圓、吉祥、生生不息等中華文化元素,體現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和諧理念,極大地豐富了奧林匹克精神,為人類文明進步彙聚了更多的智慧。美國《新聞周刊》網站8月11日發表《孔夫子和奧運會》說,中國強大起來,儒家傳統的道德力量開始重新被提及。中國主要依靠道德榜樣、禮儀規範和以德服人來贏得世界。2010年3月23日,國際奧委會發布《北京2008年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奧委會協調委員會最終報告》稱,“奧運會的體育和社會遺產讓奧林匹克運動最終得益於北京2008,越來越具廣泛性,在促進不同文化和信仰的人們相互理解方麵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北京奧運會)促進了奧林匹克運動的普及和不同文化的融合。文化更加開放,文化差異得到了更多尊重,同時也弱化了體育世界向西方傾斜的趨勢,這是一個偉大的遺產,因為世界體育的重心和中心已經開始向東方移動!”

上海世博會為世界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同時也讓中國走向了世界。中國文化元素應用,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世博園區內觀眾的素質和文明水平等都向世界展示開放、包容、多元、充滿活力的國家形象。如果說奧運會是對中國政治社會組織能力的考驗,也是對國家體製的考驗。那麼世博會所展現的是一個國家的科技、文化和思想方麵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不僅是對文化軟實力的檢驗,也是對技術硬實力的檢驗。開放的中國本身就象一塊巨大的磁鐵,而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就象兩張巨大的名片,讓世界對中國有了新的認識,改變了一些西方人對中國陳腐的形象,讓他們從硬勢力到軟實力都充分感受到了中國獨特魅力。

4、東南亞和國際金融危機,表現合作共贏負責的國家形象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中國不僅給受害國提供了大量的金融援助,而且還堅持人民幣不貶值。這展現了中國發展對地區穩定的積極作用,提升了中國的地區影響力,受到了東亞鄰國的極大歡迎。如今,中國已成為東盟、韓國和日本的首要貿易夥伴。國際金融危機給中國帶來的困難和挑戰是前所未有的,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國及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果斷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推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大範圍實施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大幅度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在這些政策措施作用下,2009年、2010年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為地區和世界經濟複蘇作出了貢獻。131中國的負責任做法既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世界,也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高路易評價說:“中國應對此次金融危機的措施和做法令人敬佩。”中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貢獻重大,也提升了中國“軟實力”對世界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中國以對話者、談判者及遊戲規則製定者身份參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有關國際會議,不僅使得中國站在國際大舞台上更好地堅持與保護本國的利益,也使中國有能力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維護發展中國家利益,推動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5、孔子學院,演繹謙虛包容自信的國家形象

孔子學院是中國教育部為進行漢語教育和普及中國文化而從2004年開始實施的國家項目。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學院落戶韓國以來,中國已在90多個國家開設300多家孔子學院和300多個孔子課堂,全世界約有4000萬人在學“孔子的語言”。上世紀70年代以前,中美文化交流十分有限,美國中文教育僅限於唐人街和華僑華人聚居的地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在不斷吸取世界其他文化精華的同時,也以日益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孔子學院在美國蓬勃發展,走進千家萬戶,走向主流社會,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個成功案例。“軟實力”概念創造者、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說,中國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學院,吸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軟實力”提升的一種具體體現。《紐約時報》也刊文指出,“中國正在用漢語文化來創建一個更加溫暖和更加積極的中國形象。”

6、國家名片,打造繁榮發展進步的國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