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策略篇“和平崛起”的考量(4)(1 / 3)

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合作是在日益加深的相互依存條件下產生的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合作,正是這種對共同利益的追求,促使中國與東盟求同存異,在各個領域展開合作。但是,東盟的大多數國家都是小國和弱國,它們在與中國合作時,不能不更多地考慮相對獲益的問題。中國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和強國,在與東盟合作時,一定要照顧到小國和弱國的心態,使它們從合作中得到更多的相對獲益。東南亞國家部分學者認為:中國目前隻是為了經濟發展才希望有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而且被台灣問題所牽製,暫時與東盟國家擱置領土爭端。一旦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或者解決了台灣問題,中國必將會關注其領土主張。”東盟各國是中國實施“富鄰”政策的對象,也是消除“中國威脅論”,使之變為“中國機遇論”的重要對象。在發展中國與周邊國家經濟貿易關係和經濟合作方麵,應更多地考慮政治利益,即通過讓渡經濟利益來獲取它們的政治支持,這對中國和平崛起非常寶貴也更加重要。

在東北亞地區,中日韓之間的區域合作雖然區位優勢和經濟效益明顯,具有很好的合作空間和發展前景,但是受製於東北亞地區複雜的曆史糾葛和現實的地緣政治情勢,區域合作始終徘徊不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是當前東亞地區經濟合作的曆史性突破,它不僅有助於實現中國的東南亞經濟戰略意圖,而且有利於構築中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整體戰略,同時還將有利於推動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進程和東亞經濟圈的形成,有利於我國維護在該地區的海洋資源權益,最終為中國營造良好的外部崛起條件。因此,中國必須用大戰略的眼光來用心經營好與東盟的區域合作。

(三)“和平崛起”與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問題是東亞地區最大的冷戰遺產。新世紀初期的半島局勢仍將呈現出時起時伏、複雜多變的發展態勢。一方麵,半島和平進程在曲折中前進;另一方麵,朝鮮與美、韓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國家利益和政策目標大相徑庭,半島局勢的發展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不排除出現武力對抗和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朝核問題一旦猝發變故,對中國國家安全將造成直接衝擊。換句話說,朝鮮半島是中國東北部安全的戰略緩衝,半島局勢的緊張將破壞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將嚴重影響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沒有半島的安全,就無中國現代化的最終實現。

朝鮮半島問題的外交困局,從表麵上看是如何締結一個各方均表滿意的和平協議,從而使朝鮮半島進入和平狀態。即朝鮮主張美國給予其安全保證,保證未來不會主動進攻朝鮮。而美國則不希望這成為締結和平協議的先決條件。但其實質在於如何構造一個全新而穩定的東北亞安全機製。日本以《日美安保條約》和“周邊有事法案”為基礎強化了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針對的對象主要就是中國大陸。美、日、中、俄、朝、韓各方均各有所圖,朝核問題不過是各方在新的利益格局構建中討價還價的平台而已,各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不易協調、不易平衡,這才是導致困局的最深層的原因。

中國作為朝鮮半島的近鄰當然不希望這裏出現這種局麵。朝鮮半島實現統一後,首先,美國在韓國駐軍就失去理由,民眾也不會接受自己的土地駐有外國軍隊的現實;其次,南北間的軍備競賽也就不存在了,各大國欲參與朝鮮半島事務,隻能是通過建設性的經貿關係,而不是集團政治和軍火交易;再次,朝鮮半島將曆史性地成為自主自為力量,同各大國建立正常的平等關係,東北亞局勢將會趨於穩定。中國的和平發展需要這種良好的周邊環境。

在這場利益博弈中,中國應如何最大限度維護自己的利益呢,筆者認為首先應該明確中國的利益所在,搞清什麼代表中國的根本利益,什麼則不是;哪些是原則性不可觸碰的,哪些是可以妥協的。中國和平崛起的過程,應盡可能避免采取戰爭等暴力手段。當然,這不是說絕對不會有戰爭。未來是否一定會爆發與中國相關的戰爭、戰爭是什麼規模的、以什麼方式進行的,這些問題現在還隻是停留在揣測和研究的階段。筆者認為:為了營造中國和平崛起的東北亞安全環境,中國應明確以下幾個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