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無核”。主張朝鮮半島成為無核區,反對除中、美、俄外的任何一方擁有核武器。在這個問題上,中、俄、美、日、韓五方觀點一致,立場相同。朝鮮如擁有核武器,則韓國與日本都會以此為由擁有核武,中國周邊態勢會嚴重惡化,中國必須堅決反對朝鮮擁有或者開發核武器。
其次“反戰”。對於任何試圖對朝鮮發動進攻的企圖給予清楚明確的警告,在國際法的層麵為朝鮮提供可能的安全保障;同時,在現有態勢下,維持朝鮮半島的和平,反對任何一方的軍事冒險和進攻企圖。關於朝鮮統一的問題,中國應明確反對武統,而對和平統一則看機行事,爭取和平統一後的朝鮮傾向中國或保持中立。同時,中國應在盡可能有求給予朝鮮安全保障的同時,尤其要提防朝鮮的極端表現,防止被朝鮮拖入朝鮮半島的戰爭中。
再次“促進”。積極幫助和推進朝鮮的經濟變革,幫助朝鮮回到國際大家庭,實現政治和經濟生活的正常化。一個穩定和溫和的朝鮮符合中國的利益。一個政治上更加透明、經濟上更加繁榮的朝鮮符合中國的利益。因此,中國應積極推動朝鮮適當地實施一些能讓國際社會認同的改革。
最後“協作”。在涉及朝鮮半島各項問題上,韓國毫無疑問是最有發言權的國家,為此中國應重點加強與韓國的溝通和合作,同時加強與其他各方的正常溝通和了解,爭取在協議框架下妥善解決問題。解決朝鮮半島問題離不開俄羅斯,前蘇聯已逝,但餘威尚存。中國應該好好研究一下,如何在朝鮮問題上打好俄羅斯牌。
朝鮮半島實現統一可排除大國勢力對這一地區的幹預,東北亞局勢將趨於穩定。隻要朝鮮半島處於分裂狀態,半島對峙雙方為了加強自己在對峙對抗中的地位必然從外部尋求支持,而外部勢力也會充分利用這一局麵介入其中,謀求利益。這樣,朝鮮半島便會成為大國勢力的交彙點和撞擊點,這種複雜的國際政治結構和動蕩的局勢使東北亞地區充滿了危險。從目前東北亞的情勢來看,未來極有可能形成美日韓台與中朝俄兩大利益主體對峙的局麵。
鑒於朝鮮政府多少自處於國際規範和國際體製之外的特殊性質,也鑒於朝鮮擁有核武器將造成的多方麵非常嚴重的破壞穩定效應(例如可能引發美朝戰爭和朝鮮南北戰爭、刺激日本政界和輿論界內的核武裝化欲望等),並且考慮到中朝關係在曆史上和當今的複雜性質,筆者認為中國的利益指向應該側重於防止朝鮮或美韓一方的極端行動,比如防止朝鮮研製核武或美國突襲朝鮮之類使事情急速失控的事情。朝核問題最終能夠解決,對中國有利,拖而不決維持現狀對中國不利,所以應該充分利用六方會談,適當地在美韓日朝俄等國之間斡旋,努力不讓朝鮮半島局勢失控。
(四)“和平崛起”與中亞
中亞地區的自然資源也相當豐富。據統計,“中亞地區的天然氣探明儲量達7.9萬億立方米,排在俄羅斯和中東地區之後居世界第三位。預測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儲量可達130億噸,天然氣6萬億立方米;土庫曼斯坦石油儲量為63億噸,天然氣15.5萬億立方米;烏茲別克斯坦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為3億噸和2萬億立方米。”中國雖然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因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低。為了保證經濟的健康而穩定的發展,中國必須在世界範圍內尋找充足、穩定而且安全的能源供應地。中亞地區既與中國臨界,又有豐富的能源儲藏,自然成為中國首選的能源供應基地。而中亞地區的各國為了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也希望大力開展對外能源合作,通過輸出能源換取其經濟發展所急需的資金和外彙。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這種相互需求,無疑有助於推動雙方在能源開發和利用等方麵的合作,這對於提高中國的經濟安全係數,確保在新世紀持續高速發展有重要意義。
縱觀中國同中亞各國的合作,盡管因為在政治、安全等方麵的關係比較密切,並形成了上海合作組織。但在經貿合作方麵,由於雙方國內經濟狀況的約束,投資環境不理想以及交通運輸和口岸的限製等原因,使得雙方的合作沒有像中國與東盟國家那樣密切,造成了雙方關係中政治、安全先行,經濟貿易落後的局麵。這種狀況對中國和中亞國家關係的長期穩定發展是不利的,因而在製定中國新世紀對中亞的地緣戰略時,應著重考慮如何利用雙方密切的政治關係推動雙方的經貿合作。具體構想是:在繼續加強上海合作組織在政治、安全等方麵的職能的同時,增加經貿合作的內容,使上海合作組織不但成為一個維護地區安全的重要組織,而且成為一個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機製。此外,要充分挖掘雙方在建築、冶金、航天、能源開發和利用以及化工等方麵的合作潛力,加強雙方在這些領域的合作;還要充分發揮新“絲綢之路”的聯結作用,改善雙方的交通、通訊設施,加強口岸建設,健全法製,改善投資環境,為雙方經濟貿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