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在東南亞擁有美軍在海外最大的空軍基地和最大的海軍基地,分別是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和蘇比克海軍基地。不過,1991年美軍對這兩個基地的使用權到期,美國本想同菲律賓談判繼續租借,但菲律賓參議院於1991年通過了反對延長在菲美軍事基地協定的決議,使美軍結束了在菲律賓駐軍長達93年的曆史。為此,美國一直想在東南亞新建或重建軍事基地,包括越南的金蘭灣、菲律賓的蘇比克都是美國的目標。美國在東南亞有些軍事基地雖在冷戰後被撤銷,但美軍兵力隨時可以進駐其中部分國家。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對亞太地區日益重視,與東南亞有關國家相繼簽署了一係列雙邊軍事協定,不斷強化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在南海地區,美國積極發展與相關東南亞國家的軍事合作關係,著力滿足部分國家的現實利益需要,充當“仲裁者”或“平衡者”的角色,以迎合當事國對中國的防範心理,平衡中國在該地區的影響,進而助推其在東南亞和亞太事務上的主導作用。
南海及其周邊海域航線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貿易航線之一,也是美國原料進口運輸以及駐亞洲軍事基地與駐印度洋、波斯灣基地之間軍事調動、裝備運輸的重要通道。南海地區的石油蘊藏量超過300億噸,有“第二個波斯灣”之稱。出於其亞太軍事戰略的需求和現實利益,美國所采取態度也在預想之中。
南海爭端的解決當然不能隻靠“冷處理”,但解決南海爭端的起步必須從“冷處理”開始。中國一貫主張在時機成熟的時候,推進達成具有約束力的準則。但要走到那一步,首先要有和平的意願,要有緩和的氣氛,要有合作的基礎。否則,有約束力的準則就是一句空話。操之過急地要把爭議弄明白,把界線劃清楚,隻能使局勢朝著更不利於解決問題的方向發展。“冷處理”不是不解決問題,而是循序漸進、先易後難,先把核心問題周邊的枝枝杈杈清理了,把問題的經脈理順了,然後再動手解決更難的問題。這是符合這一地區所有國家利益的選擇,也是能夠真正確保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的選擇。“冷處理”更在於不使問題擴大化。兩國之間的問題首先通過兩國的友好協商來解決,如果爭議牽扯到第三方,再與第三方協商。某些聲索國試圖拉進某些與南海並不沾邊的第三方或更多國家,隻能使問題更加複雜。
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2011年10月訪問東南亞三國時,提出構建多邊框架來解決南海爭議。對此,外交部發言人劉為民表示,南海爭議應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談判加以解決,這是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達成的共識。中方認為,《宣言》應忠實和全麵地得到落實。希望域外國家多做有利於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的事,尊重和支持域內國家通過雙邊協商談判解決南海爭議的努力。將南海問題拿到多邊場合討論無助於爭議的解決,隻會使問題複雜化。南海爭端並非隻有更多國家參與才有解決的可能,也絕非是拉上了某個強國做“堅強後盾”就能和平解決。那樣做是要“打架”,不是要談判,其結果隻會是某些國家被別人當槍使,成了別人在南海和亞太布局的棋子。3、中國與東盟合作應注意的問題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現實主義學派認為,在國與國的關係中,雖然可以為了某種共同的利益而合作,但是這種合作將會很困難,縱使建立也很難長期維持。這是因為,國家之間的合作會產生“絕對獲益”和“相對獲益”,一般而言,合作各方隻關心“相對獲益”。因此,現實主義對國際合作和國際機製的作用一般都持悲觀的立場。但是新自由主義則認為,國家可以在明確的或默認的討價還價過程中商討進行合作。這種國際合作既可以是在某種霸權領導下的合作,也可以是建立某種較為平等的國際機製下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