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對台政策來看,俄對台政策是台灣黨局分裂活動的重要製約。俄羅斯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其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台灣黨局在聯合國製造兩個中國的阻礙。1998年11月24日,在江澤民主席訪問俄羅斯期間,俄方重申了對台灣問題的“四不立場”。即不支持任何有關“台灣獨立”的構想;不接受有關“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立場;反對台灣參加聯合國和其他隻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不向台灣出售武器。1082005年3月14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後,俄羅斯外交部就此發表正式聲明指出,這是一部關於解決台灣問題的途徑和方法的法律。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灣獨立,反對搞“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筆者認為,如果出現台灣被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變故,如果出現外國侵占台灣,如果台灣黨局無限期地拒絕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兩岸統一問題,中國政府隻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斷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來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是可以借重的重要力量。具體地說,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力量對可能染指台灣的外部勢力起到重要牽製作用。如果美國等西方國家在聯合國對中國發起製裁,在有否決權的國家中,俄羅斯最有可能為中國說話。更重要的是,俄羅斯是中國的最重要的軍事合作夥伴。即使歐洲取消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但由於存在武器裝備體係兼容性問題,再加上美國的影響,中國難以大批量從歐洲采購先進武器。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俄羅斯仍然是中國先進武器裝備的主要來源。
從經濟領域的重大作用來看,首先,俄羅斯自然資源十分豐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也不斷增長,加強與俄羅斯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對於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其次,俄羅斯地域廣闊,市場開發尚處在初期,發展潛力巨大。從中俄兩國的角度來看,開發俄羅斯市場,有助於中國節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再次,中國東北三省與俄羅斯接壤,西北也與其有50多公裏的共同邊界。與俄羅斯發展經貿聯係,對促進中國東北的經濟振興和西部大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和深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促進兩國關係進一步全麵發展,有許多有利因素,但也存在一些消極因素。如“中國威脅論”在俄羅斯還有相當大的市場,不少俄羅斯人仍然將中國視為潛在的最大威脅。此外,外部勢力對中俄關係的幹擾以及中俄在經濟交往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等等,都將會對中俄戰略關係產生一定的消極的影響,並使中俄關係的未來走向存在某種不確性。
穩固的經濟聯係和相對緊密的市場關係是國家間政治關係乃至國際合作的基礎和物質保證。當前俄羅斯的經濟正在恢複與發展之中,近期內俄羅斯不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合作夥伴,但“考慮到俄羅斯在中國安全、爭取寬鬆國際空間方麵的重要意義,所以應盡可能地根據中俄自身經濟發展的特點,加強經濟合作,特別是能源領域的合作,使兩國經濟相互依存不斷加深,為中俄戰略夥伴關係奠定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和平崛起”同區域合作
中國周邊環境的複雜背景,是我們開展周邊外交時必須考慮的因素。隨著中國自身的發展以及國際和地區形勢的變化,周邊外交在我國外交全局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1目前,亞太地區是實現中國區域經濟利益的關鍵地區,世界經濟波動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主要來自亞太地區。因此,除了與美國繼續深化經貿關係之外,關鍵是應向亞太地區的南北兩個方向拓展經濟空間,努力與該地區的重要國家和國家集團組成區域性的經濟合作組織,這是當前中國謀求地緣經濟安全與和平崛起的必然抉擇。
(一)“和平崛起”與南亞
中國西部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少數民族眾多,民族社會問題突出,因此西部大開發是一項長期戰略任務。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南亞自身的發展,無論從經濟發展方麵還是社會安全方麵來看,南亞在未來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能會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