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的初春總是來得悄無聲息,護城河上的薄冰在某個清晨悄然融化,河畔的柳枝抽出嫩芽。章衡站在城牆上,望著遠處連綿的農田,耳邊傳來陣陣吆喝聲。農人們正忙著播種,新式曲轅犁在田間劃出一道道整齊的溝壑。這是格物院最新研製的農具,比傳統的直轅犁省力許多,耕作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然而,章衡的眉頭卻並未因此舒展。他手中握著一封密信,信紙已經被他捏得發皺。信是楊文廣從北疆送來的,內容簡短卻令人心驚:\"遼軍近日頻繁調動,似有南下之意。探子發現,遼國境內出現類似震天雷的火器,疑有內鬼泄密。\"
章衡將信紙折好,塞入袖中。他知道,這場暗流湧動的鬥爭遠未結束。韓琦雖已伏法,但其背後的勢力仍在蠢蠢欲動。太原王氏的覆滅隻是冰山一角,朝中仍有不少保守派官員對新政心懷不滿,甚至暗中與遼國勾結。
回到府中,章衡立即召來親信。\"立即派人盯住工部侍郎李誡,\"他低聲吩咐,\"近日他與遼國使節接觸頻繁,恐有異動。\"親信領命而去,章衡又命人加強格物院的防衛,尤其是火藥工坊的保密措施。
幾日後,朝堂上果然掀起波瀾。工部侍郎李誡突然上奏,彈劾章衡\"濫用職權,私設格物院,耗費國庫銀兩\"。趙頊聞言,眉頭微皺,目光轉向章衡:\"章卿,此事可有解釋?\"
章衡不慌不忙,出列奏道:\"陛下,格物院所研製的農具、火器,皆為國之大計。近日北疆戰事吃緊,若無新式火器,恐難抵禦遼軍南下。\"他頓了頓,又道,\"至於耗費銀兩,臣已命人詳細核算,格物院的開支遠低於軍器監,且成效顯著。\"
趙頊點頭,正欲開口,李誡卻冷笑道:\"章大人所言,恐怕不盡其實。臣近日查訪,發現格物院中有大量火藥去向不明,恐有私用之嫌。\"
章衡心中一凜,知道李誡這是有意挑撥。他正欲反駁,忽見殿外匆匆跑進一名侍衛,手中捧著一封急報:\"陛下,北疆急報!\"
趙頊接過急報,展開一看,臉色驟變:\"遼軍突襲白溝河,楊文廣率軍迎戰,雙方激戰三日,遼軍退兵。\"他抬頭看向章衡,\"章卿,此事你如何看?\"
章衡沉聲道:\"遼軍此次突襲,恐為試探。臣請加強北疆防禦,同時徹查火藥去向,以防內鬼泄密。\"
趙頊準奏,命章衡與樞密院共同督辦此事。退朝後,章衡立即趕往格物院,召集沈括等人商議對策。
\"火藥工坊的出入記錄可有異常?\"章衡問道。
沈括搖頭:\"一切正常,未有火藥外流。\"他頓了頓,低聲道,\"不過,近日有人試圖潛入工坊,被守衛擒獲。經審問,此人供出幕後主使正是李誡。\"
章衡眼中閃過一絲冷意:\"果然是他。\"他立即命人搜集李誡與遼國使節往來的證據,同時加強格物院的防衛。
幾日後,章衡在朝堂上呈上鐵證,揭露李誡通敵叛國的罪行。趙頊震怒,下旨將李誡革職查辦。朝中保守派一時噤若寒蟬,無人再敢公開反對新政。
然而,章衡並未因此鬆懈。他知道,這場鬥爭遠未結束。遼國對火藥技術的垂涎,朝中保守派的暗中勾結,都是潛在的威脅。他必須未雨綢繆,提前布局。
某夜,章衡獨自坐在書房,手中握著一份密報。密報中提到,遼國南院大王近日頻繁調動兵力,似有大規模南下的意圖。章衡沉思良久,提筆寫下幾行字,命人連夜送往北疆,交予楊文廣。
\"加強邊境防禦,務必確保萬無一失。\"他在信中寫道,\"同時,密切監視遼軍動向,若有異動,立即稟報。\"
寫完信,章衡推開窗戶,望著遠處連綿的群山。他知道,這場暗流湧動的鬥爭才剛剛開始。未來的路,注定充滿荊棘與挑戰。但他堅信,隻要堅持新政,推動技術革新,大宋必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