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炭稅收與能源革新**
章衡在翰林院修史時,偶然發現河東路的石炭礦脈開采記錄。他意識到,石炭若能大規模使用,將極大緩解大宋的能源壓力。然而,石炭開采涉及地方豪強的利益,貿然推行必遭反彈。
他先以修史為由,向趙頊奏請查閱河東路的礦脈檔案。趙頊對此頗感興趣,命章衡詳加研究。章衡借機提出在河東路設石炭監,專司煤炭開采,並建議將石炭稅收納入國庫。
朝中反對聲起初不絕於耳,尤其是以韓琦為首的保守派,認為石炭煙塵重,有害民生。章衡不急於爭辯,而是邀請工部侍郎李誡一同前往河東路實地考察。兩人在太原城外的一處礦場,親眼目睹了石炭煉鐵的成效。
“陛下請看,”章衡命人將兩柄鐵劍呈上,“此劍以木炭冶煉,需十日成鋼;彼劍以石炭冶煉,三日即成,刃口更利。”趙頊試斬鐵甲,後者應聲而裂,朝堂頓時鴉雀無聲。
韓琦冷眼旁觀,卻見李誡出列:“石炭煙塵雖重,但若改良窯爐,設煙道導氣,可減其害。”這番話實為章衡授意,李誡手中的窯爐圖紙,早已暗藏現代高爐的雛形。
#### **配重投石機的戰術驗證**
西北邊關的捷報如雪花般飛入汴京。楊文廣在奏折中詳述配重投石機的戰果:“敵壘以夯土築之,昔日常規石砲需轟擊半日,今配重機三發可破。”隨著附上的還有西夏軍的鐵甲殘片,甲葉上密布震天雷的破片傷痕。
王安石趁勢提議:“當設軍器院,專司火器研製。”趙頊準奏,卻點名章衡兼領院事。退朝時,樞密副使韓絳低語:“章子平,你這‘修史文臣’的手,未免伸得太長。”章衡躬身一笑:“下官不過拾遺補闕,全賴樞相運籌。”
#### **國子監的算學種子**
國子監內,章衡的《籌算新編》已成監生必修。他特意在書中夾雜水利測算與軍糧調配的例題,太學生們埋頭苦算時,不知不覺已觸及後勤統籌的精髓。一日課後,監生陳瓘追至廊下:“先生,此題若以天元術解之,是否更捷?”章衡心中暗驚——這年輕人竟自行悟出了代數思想。
#### **韓琦的反擊**
韓琦的報複來得悄無聲息。某日禦史台突劾章衡“私調軍器監火藥”,證據是一封偽造的密信。章衡跪在垂拱殿中,不慌不忙呈上賬冊:“臣請陛下核驗軍器監出入記錄——去歲至今,硝石耗用與震天雷產量皆可對應。”趙頊命皇城司徹查,三日後真相大白:一名韓府門客買通庫吏,暗中篡改了賬目。
#### **暗流湧動**
風波雖平,章衡卻愈發謹慎。他在宅中設“格物堂”,邀沈括、李誡等人研討技藝,外人隻當是文人雅集。某夜,楊文廣遣親信送來西夏戰俘的口供:“敵酋言,有南朝貴人售其鐵器。”章衡將密報投入火盆,灰燼中隱約現出“太原王氏”的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