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秦始皇膽戰心驚的一次軍事行動(3 / 3)

秦王後悔,可惜了他的公主下嫁是十分失策之舉。

連王翦左右將軍參將和心腹們也看不下去了,紛紛勸說道,我們好好打仗,滅楚之後還怕沒有賞賜嗎?

這個諸位就不懂了,秦王乃多疑之人,你們看秦王以傾國之兵力命我滅楚,我如此不反複討要賞賜,讓他感到我本是胸無大誌之人,他會放心嗎?我願意被他看成鼠目寸光之輩,卻不希望有殺身之禍。

關於這生存之道的話,因此流傳下來,被反複詮釋,直至今天它依然有讓人琢磨之處。

這是我以前寫的一篇關於生存之道的文章,其角度與楚國往事稍有不同,對楚國這樣一個強大的王朝,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它的滅亡,我又沒有膽量杜撰曆史,隻好資料不忍查,心不忍想,筆不忍寫,將此篇聊作楚國的終結篇。

楚幽王元年(公元前237年),秦國由秦王政開始親政,這個出生來曆不明的秦王,與另一個身世疑雲重重的楚王開始了殊死搏鬥。這也就是戰國末期大規模進行的統一戰爭階段,這年,秦王政免除了呂不韋相位。次年命大將王翦攻趙,取九城,而盡得漳水流域之地。

楚幽王八年(公元前230年),秦攻韓,韓已無力抵抗,終被滅。下一年,秦王命王翦等將分兩路攻趙,近圍邯鄲,趙將兩敗秦軍,秦用離間之計殺趙將李牧,趙國實力因而大大削弱。楚幽王十年(公元前228年),趙終被滅。這一年,楚幽王悍駕崩,其弟立,是為楚哀王。哀王上台不足一月,庶兄負芻殺之而自立為王。

在楚國統治集團內部又一次大規模的爭權奪位時,秦國正在剿滅最後幾個諸侯國。楚王負芻元年(公元前227年),秦軍逼臨燕境,這一年便發生了曆史上著名的“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以獻地圖為名,乘機刺殺秦王政,結果未遂被殺的事件。秦將李信追趕燕王及太子丹,燕王被迫殺太子丹獻秦。與此同時,秦派王翦之子青年將領王賁率軍攻楚,再破楚軍,占領了十幾座城池。

楚王負芻三年(公元前225年),秦王派李信、蒙武率二十萬大軍南下攻楚;又開辟東線戰場,派王賁攻魏。圍魏國首都大梁,久攻不下,引黃河水泡灌大梁,三月而城壞,俘虜魏王,魏國滅亡。

李信南下攻楚,遭到楚國有力的抵抗。李信兵分兩路,在汝水、穎水一帶獲取得小勝時,與另一路將領蒙武會師於城父,直逼楚國第三個遷都之城壽春,企圖一舉滅楚。而屯駐在淮水之北的楚國大軍,以逸待勞,把趾高氣揚的秦師殺得個大敗。楚軍緊追三天三夜,李信潰不成軍,狼狽逃竄。這也是秦最後統一階段遭到的最有力的一次抵抗,也應驗王翦所說,滅楚非六十萬之兵不可的預言。

楚王負芻四年(公元前224年),王翦蒙武率六十萬大軍攻楚。王翦仍按李信進軍路線,進入楚境後,接受李信輕率進攻的教訓,即停止前進,構築壁壘攻勢。楚軍多次出擊,秦軍終不應戰。兩軍相持達一年之久,在楚師主動撤退時,王翦乘機出擊,大敗楚軍於蘄(今安徽宿縣東南)南。楚王負芻五年(公元前223年),王翦攻入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楚軍敗後,楚將項燕希望東山再起,立楚昌文君,再敗,項燕自殺,楚亡。

亡楚後,王翦東進降服越君,同年,王翦之子王賁於公元前221年,攻入齊國都城臨淄,俘虜齊王建,齊國滅亡。至此,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