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戰術篇(3)(2 / 3)

學習技術,研究戰術,這是朱德一再發出的號召。

六、技術決定一切

在一定的意義上,技術決定一切。如果我們別的都好,就是技術不好,那也不能完成任務。

技術是戰術的基礎,在一定意義上,技術決定一切。這是朱德幾十年來一貫強調的觀點,這在忽視技術,隻要政治,不要業務的年月裏是非常難得的。

即使在紅軍的武器裝備非常窳陋的時代,朱德也很重視技術的作用。在《紀念"八一"檢閱紅軍的軍事學術》一文中,他指出:我們要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的軍事技術,要使用新技術來武裝我們的紅軍,才能戰勝武裝到牙齒的國民黨軍隊。因此,爭取在很短時間內加緊進行紅軍的教育工作,以提高紅軍的軍事技術,是紅軍各級指揮員的戰鬥任務。

抗日戰爭中,他提出練兵主要分智力、體力和技術三方麵。指出:"現在是技術決定一切,而我們的技術比人家差得遠,因此要從戰術技術、馬列主義等方麵來訓練軍隊。"批評"過去我們軍隊中,有不尊重體力與技術的傾向,似乎認為軍隊隻要有了政治覺悟就夠了。這是很錯誤的。過去我們不是也打了勝仗嗎?不錯,過去也打了勝仗,但打了勝仗,不是說我們的技術已經好了,已經夠了。我們有了政治覺悟,再加上體力好,技術好,就可以打更大的勝仗,更少傷亡。"他號召:"我們要培養很多神槍手,培養最好的炮手、最好的機槍射手,各種技術都要練好。"

解放戰爭時期,他對技術的作用就提得更多了,最為著名的是提出"勇敢加技術"的口號。

建國後,隨著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的更新和發展,空軍、海軍和許多技術兵種的出現,他更為強調技術的決定作用。1950年3月10日,在空軍政治工作會議上,他指出:"空軍能不能建設好,掌握技術是個關鍵。在一定意義上,技術決定一切。如果我們別的都好,就是技術不好,那也不能完成任務。空軍作戰的勝負,有時往往是一分鍾一秒鍾的事情。隻有掌握了技術,才能戰勝敵人,不然就要為敵人所打敗。"在海軍第一次政治工作會議上,他強調從司令員到每個戰士,"都要從頭去摸索、去學習,學會現代化的海軍技術,學會在海上生活,把自己鍛煉成一個堅強的海軍軍人","要保證全體指戰員學會現代化的海軍技術"。在裝甲兵幹部集訓會議上,他指出:"要建設好裝甲兵這一新的兵種,技術具有決定作用。""如果技術不好,坦克就開不出去,炮就打不準,壞了也修理不好。""如果技術不好,慢了幾秒鍾就會吃虧。"在鐵道兵,他指出:"鐵道兵是我軍的技術兵種,是現代化國防軍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就是說,你們的技術要學得很好,本領要練得很大"。

朱德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技術的決定作用,是因為他看到,在我們這支主要由農民組成的軍隊中,忽視技術的傾向是存在的,而且有時還很嚴重。另一方麵,他深刻地意識到未來戰爭必然具有愈來愈高的技術構成。"今後的戰爭,將使用大量的軍事技術與戰鬥器材,並有大量的人員參加作戰,如果不能掌握複雜的武器技術和學會指揮諸軍兵種的聯合作戰,就不能戰勝敵人。"要戰勝敵人,首先"必須先將技術搞好,技術搞好了再講戰術,戰術講好了再講同各方麵的聯係","軍事任務要靠技術來完成"。

在人民解放軍戰史上,就曾有由於掌握了某項技術或熟練運用某項技術而對戰役戰鬥起重要甚至決定作用的例子。

第二次反"圍剿"期間,紅一方麵軍在東固預設陣地待機破敵,一直等了20多天,仍不見敵王金鈺部東進。至1931年5月14日黃昏,紅一方麵軍總部電台意外截獲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情報。這就是駐在富田的王部第二十八師公秉藩同該師駐吉安留守處電台通報時,竟用明碼說:"我們現駐富田,明晨出發。"吉安台問:"到哪裏去?"富田台答:"東固。"這時敵仍認為紅軍和過去一樣還沒有無線電台,所以敢於大膽地用明碼談話。由於紅軍已繳獲了電台,並熟練掌握了無線電偵聽技術,所以截獲了敵人的通話。這個情報的獲悉對紅軍旗開得勝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另一個例子是紅軍長征途中搶渡大渡河。1935年5月下旬,中央紅軍長征來到長江上遊大渡河。當時,蔣介石部署重兵在大渡河堵截紅軍,妄圖重演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在大渡河畔全軍覆滅一幕。

為渡過大渡河,紅軍組織17勇士在營長孫繼先的率領下進行強渡。掩護強渡的是紅軍著名的迫擊炮手趙章成和紅一團機槍連的3名特等射手。他們用兩門迫擊炮和數挺機槍進行掩護,他們以準確的射擊有效地壓製了敵軍火力,使表麵陣地上的敵軍幾乎不敢抬頭。敵一機槍手欲搶上高山陣地架設機槍,行進不到10米,即被南岸紅軍特等射手擊斃。趙章成和其他特等射手出色的射擊技術成功地掩護了突擊隊的強渡。過硬的軍事技術為贏得勝利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