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1 / 2)

想到什麼寫些什麼

―關於陳天下的童話

方羊

既然校對了一遍《刀歌劍笑》,

既然陳天下先生追命來了,

既然我與陳天下先生是朋友,

那麼就喝下二兩老白幹,

那麼就躲在離天最近的雲淡齋內,

那麼就在刀帝的刀背上留點墨跡吧。

陳天下是我朋友,是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半路上碰上的朋友。

既在同府而居,陳天下就注定是我朋友。這緣於書,緣於一本本有刀、有劍、有人物舞蹈刀、舞蹈劍,並且使刀劍活起來的書。陳天下嗜書成癖,然無力廣畜圖書,我彼時正經營市內第一家書肆,便常把書肆作他博覽群書的書庫;陳天下豪飲,逢他來日我必沽酒供他暢飲。於是,在一條稱做西弄的小巷裏,常常有一位俠士風度的漢子,行色匆匆地閃進一座17號小院,於是在一號稱三兄齋的陋室裏,便有了紅泥小火爐的意境。喝酒,談天上浮雲的命運,以及樹蔭底下一塊碎磚的故事;談劍,談刀,談從沒有舞過的青銅劍,談不殺小動物的刀。門口茶館裏的算命先生說,聽那雙方頭皮鞋敲打碎石的腳步聲,如一陣粗曠的音樂閃過後,便知道俠客來了,一定是條好漢,其人或為官,或為文,或為俠,三者必有其中一二出類拔萃,壓倒群雄,有可觀者矣。算命先生當然不能一睹陳天下的神采,因為是瞎子;茶館的老板娘當然目睹過陳天下的神采,但她不認識陳天下,泡瓶開水一角,少二分就少灌一點吧!她不知眼前這一身布衣帶著淳樸笑容的青年,正是茶館裏說書先生傾慕的書生劍俠。彼時的陳天下正在習劍、參禪、煉氣、蓄勢,腦袋裏俠的種子正在發芽!才幾年功夫,在陳天下先生筆下,刀、劍、槍······等竟一拔兒地瘋長出來了,長活了,竟互相演起戲來。陳天下成了當然的武俠小說家,待寫《刀歌劍笑》時,他的筆力已是很老到的了。陳天下寫書,幾千字就像到地裏摸個瓜吃一樣快捷,才幾個月,就炮製一部。像炒一道菜,酸甜鹹辣,你點吧!讀陳天下的書,有港味。但陳天下仿佛是個懶人,不很摸瓜。對此,不少人感到納悶。隻有行家才一言點破了真情:好劍不常有。陳天下當然要待天時地利人和以出精品。待出精品者如一懶人,他不但得耐得人閑語,還要耐得住寂寞。

陳天下注定是我朋友,這緣於詩。那時有個叫亦白的寫了一篇詩論,談了一些關於詩的想法吧,在《東籬》詩刊上發表後,引起了陳天下注目。陳天下,當地詩壇主將也,能得其垂青,其人離詩人之冠肯定不遠矣。陳天下是結交天下的好漢,陳天下苦苦追尋亦白。在一條臨河的據說曆史悠久的碎石和青石板鋪就的街上,有一扇雙葉門的小屋,破爛不堪,門牌上寫著布市街16號,鄰居們隻知道裏邊住著一個並不破爛的精瘦小子,早出晚歸,但都不知道,他是陳天下的朋友,或陳天下是他的朋友。一日陳天下至,兩人在煤油燈下作詩,論劍,不知東方之既白,忽陳天下問,你認識亦白君嗎?我言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陳天下哈哈一笑,屋上掉下片片浮塵來:“陋室裏的朋友,是朋友啊!”從此,布市街16號又多了一份俠氣、義氣。

可惜,西弄17號小院的三兄齋與布市街16號已被拆毀,陳天下當年流浪胡逗洲的蹤跡已成了曆史的煙雲。但每當談及陳天下在此兩小屋的境遇,總是感慨萬千。而今的陳天下已多了許許多多的身份,譬如,新感覺莊莊主,除不為官外,為文、為俠之藝,亦如日東升,放射出耀人的光彩來。而當年三兄齋裏與陳天下稱兄道弟的老大、老二俱早已換了原來行當,另謀生路去了。老三當兵後落腳京城,已多年未回了。他若哪天回老地方一看,一定感覺世事之多變也。一群嘰吼喳喳的女孩也各有其主,作鳥獸散,其中梅成了陳天下之妻。

關於陳天下的童話很多。

在若幹年前的一個聖誕節,陳天下在黃海邊一個被人們叫做海中村的地方,主持青春詩會。江北淮南海西頭,紫琅山下的一群詩壇好手皆雲集於此,論詩作詩喝米酒,浪漫的情調,把海中村渲染得風情翩翩。此時的陳天下,儼然廟宇之中的方丈,在做一件極其稱道的也非常寂寞的佛事。當時詩歌正值蕭條期,諾大一個詩壇,隻有一個在詩歌竹籬笆外隻配當啦啦隊員的角色在大紅大紫著。為真正的詩歌,海中村在聚會,聚會在一個洋人過的節日裏,上不怨蒼天,下不怨大地,詩歌啊,真正的詩,從我們的血脈中開始流吧。海中村的那次詩會,假如若幹年後載入詩歌史,那麼一定得記下陳天下的一筆。

還是在若幹年前之前,有幾個寫詩寫劇本寫小說寫新聞的青年,背著酒瓶去拜訪陳天下。陳天下一揮大手,此繭廬居能容得下你們此等好漢嗎?走,到大海邊去,隻有看到大海,才能頓悟人生。於是一幫好漢子呼擁而去。坐在海邊的礁石上,看潮水徐徐地漲。沒有杯盞,用刀子把蘋果中央挖空,權當酒盅,把盞豪飲大海邊,嚼幾片鹹絲絲的海風,這是何等的愜意啊。潮水徐徐地退去,大家紛紛脫鞋褪襪,向大海衝去。與弄海弄潮的漁民交談,與滿海灘的蟛蜞對話,與遠逝的潮水握別。此時,惟有陳天下,沿海堤一路(其實無路,路是陳天下走出來的)尋尋覓覓,仿佛在尋找久已失去聯係的情人,仿佛在尋找不慎丟失的鑰匙。其實,陳天下在尋找石頭,確切地說是在尋找石頭上的印痕,因為這印痕中隱藏著曆史老人的話語。回去後,陳天下寫下了著名的詩篇《閱讀石頭》,隨後,發表在《綠風》上。原來,陳天下在尋找一顆隨時可爆發的詩心。寫到這裏,該補上一筆的是,那次在海邊還有一個牽手的故事。一行舞文弄墨的人中,還有一位身材苗條,臉容娟秀的小姐。一個浪濤打來,一陣海風襲來,走在碎石上的小姐一個趔趄,頓時失去重心。此時,陳天下從天而降,一隻大手穩穩地搭在伸手抓了一個空的小姐手上,這不失風度的一牽手,竟引得海邊所有人的喝彩。於是,小姐的臉上微微透出紅暈。可惜,陳天下在一瞬間搭住了一隻玉手,而在以後的一年間沒能挽住一顆心。陳天下也有無能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