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讀者諸君的話
陳天下
我有過好些筆名,有自取的,也有報刊與出版社的編輯先生給取的。但我決定為我在內地正式出版的武俠小說第一個選集重新取一個筆名。這筆名就是我在版權登記時定下的“陳天下”三字。“陳天下”三字,將成為我以後在從事武俠文學創作時用的唯一筆名。此前,我寫武俠用的筆名,還有劍評、聖小魚、子安等,在此次出版的書中,還有意存留著若幹雪泥鴻爪。
天下,是什麼?
《辭海》釋義有三:
一、古時指中國範圍內的全部土地,也指全國。
二、指全世界。
三、為莊子一篇文章名。
我取名“陳天下”,一是結合我的姓“陳”而表述我的一個職業誌向:用我小小的筆“陳(述)天下(全國、全世界從的種種可觀可讀、可圈可點、可人可笑、可悲可歎、可歌可泣之人情事物)”。二是表示我的不忘本。“天下”,據《辭源》釋義,就是大地的意思。所據是因為舊說地在天之下。天地合為一個世界。天下是什麼?自然就是載負山河草木、江海平川的大地,那不為人所矚目的土地兒。我取名“天下”,表明我本農家子弟,乃一個“土”人。我就像是那些所有天底下都有的泥土們,是那些隨處可見的土地上一塊不起眼的土疙瘩兒。天上是雲雨雷電,是日月星鬥,人必須仰視才可看見。而你若肯俯觀,便看到天底下那麵朝黃土背對青天的我的存在。
如果“土”指民間,那麼作為通俗文學作家,其創作之源肯定在民間,在世俗生活中。因此,我注定是一個土人、俗人。詠花吟月之類高雅的事,與我無涉。
人自宋後少名檜。命名者大多求美求吉求氣魄,希聖希賢希強乃至希名希財希福,不一而足。取名者總希望避開那些被人們心目中認為不好的名字。如桀與檜,因為是夏桀和秦檜用過,再無人用。其實,桀,古時通傑,傑出誰不想?檜,古時與鬆並稱,嘉木也。《詩經》詠道:“淇水悠悠,檜楫鬆舟”。檜,同時又是棺蓋的裝飾。當年秦檜取名時,除了取其楷模喬木之意外,當有人生蓋棺論定,死得美譽之思。因為夏桀秦檜的緣故,這兩個本來挺好的用字,都被人棄而不用,套用西湖嶽廟的聯語,亦是“文字無辜作奸名”了!
我取名陳天下,乃是因為這名字在曆史上隻有一個人用過,而這人又是一個短命的、不能算好人的人。這個以“天下”為名的人,就是五代時後唐開國皇帝唐莊宗李存勗。李存勗是唐時以鎮壓龐勳、黃巢起義而封晉王的李克用之子,於後梁三年稱帝,國號唐,史稱後唐。同年滅梁,都洛陽。關於這個李天下,史家記載道:五代後唐唐莊宗(李存勗)知音能度曲,自演唱,取名李天下。(見《五代史·伶官傳》)對其政事為人,《辭海》於“李存勗”條下有評:“專事殺掠,貪財如命”。公元926年,鄴都兵亂,李存勗命成德節度使李嗣源往討,嗣源反攻洛陽,存勗為伶人所殺。(見《舊五代史莊宗紀》《新五代史唐紀莊宗》條下。)
看來,這個李天下,於李存勗不過是一個藝名。知音能度曲的音樂造詣,使他成為曆史上又一個梨園皇帝。(在他前麵該是唐玄宗李隆基)文武之才能開國,能滅邦,又有藝術細胞,卻落得僅四十一歲被戲子所殺的下場,能不讓人於此反思?聰明不可恃,權威不可恃,殺孽不可重,財富不可貪。這便是李天下給人的教訓。
我取名陳天下,乃是以古人為殷鑒,告誡自己要度德量力,莫妄自自大,莫激厲苛刻;財賂不可貪得,居心不可險仄。中庸近聖,平凡即福。天下何廣,一己何渺。得失隨心,增減由緣。由是,庶幾可於異日全身而退出江湖矣。
《聖經》說:你來自塵土,複歸於塵土。
我隻希望有朝一天,還能回我的海中村裏,過我的牛角掛經的耕讀生涯。那時,天下是天下,我自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