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改革7:利用新的教育技術
電腦網絡教育的真正關鍵是互聯網絡。既然能夠把同樣的信息輸入互聯網絡而同時又能夠按個人的喜愛更新這些信息,按你自己的想法使它成為最新的,那又何必要更換更新型號的CD-ROM呢?當你能在互聯網絡上獲得計算功能,高速模擬,以及另外許多東西,又何必要耗費巨資去製造具有極大計算功能的終端設備呢?可以肯定,在未來10年內,會出現一大批新的電腦網絡技術及其應用,這些技術的推廣應用會使傳統的大學看起來是墨守成規和守舊的。當今,瀕於危境的大學需要開設關於新技術的速成班,特別是學習交互式多媒體應用技術的速成班。
8.改革8:當心“強化培訓”的危險
互聯網絡交談小組、環球網信息中心,交互式CD-ROMS,以及其它一些現代教育電子係統的設施,給一些觀察家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們建議關閉中小學校和大學,讓新技術來從事教學。當然,自動培訓體製表明,異常有效的培訓體製是可以開發出來的。許多大公司更傾向於給自動化培訓體製投資,而不是給公共教育和大學投資。這裏隱藏著極大的危害。在不提供把基本東西搞懂的情況下,靠死記硬背和重複進行培訓是很危險的。它對民主進程、對自尊心和對謀求公司成功的長遠目標也是危險的。這種“強化培訓”促使工人技術上的退化和產生厭煩情緒。
9.改革9:使高等教育適合當前社會需要
在大學內部,以電腦網絡為基礎的教育將有助於大大改變大學內的學術研究進程。凡是避開新技術,忽視網絡教育工程力量的學校都會看到他們的支撐基礎在逐漸削弱。名牌大學如果看不到這些警告信號,那就會開始逐漸衰亡。
10.改革10:適應即將到來的全球電腦世紀
全球網絡聯結和世界範圍的教育的威力和經濟意義是很難否認的,但是語言、文化和社會準則這些問題將會形成重大的挑戰。要解決內容、軟件和教育程序這些問題需要時間。要創造在全世界都有可進入的用戶終端設備的分布網絡工程將是極其困難的,教育體係的軟件和內容甚至會成為更大的難題。然而更令人感到氣餒的,大概是最近聯合國的一些研究報告,這些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在今後30年裏要受教育的人要比整個人類曆史上受過教育的人還多。
盡管如此,使現在遠遠沒有受到有效的教育體製充分教育的數十億人能受到教育的前景,會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光明。改革今天的教育體製將在今後幾年開始。如果說所謂的信息高速公路能有朝一日真正具有某種社會意義的話,那麼電腦網絡學習體製正越來越勝過傳統的中小學校和大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8年1月發表了有關世界教育的《德洛爾報告》。這份報告是法國代表雅克·德洛爾主持,由14個國家的前教育部長和專家組成的委員會研究提出的。
德洛爾委員會的報告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世界教育改革狀況的基本文件。報告起草委員會說,人的一生中教育可安排成不同階段,各階段之間的過渡和過渡辦法應當多樣化。
委員會指出,基礎教育取得進展,在學習的基本手段(如讀、寫、口語表達、估計、解決問題等)和學習的基本內容(理論和實踐知識)方麵都有體現。委員會說,基礎教育應當在全世界普及到9億成年文盲、1.3億未上學的學齡兒童和1億多輟學兒童。
委員會指出,在高等教育方麵,許多國家有另外的高教中心,這些中心提供十分具體的和高質量的2—4年的專業培訓,還有一些中心根據社會和經濟需要挑選優秀者進行培養。但委員會批評這種嚴格挑選把許多青年排斥在教育之外,因為他們沒有學位,所以沒有機會享受適應勞動市場需求的培訓。
委員會建議,大學應促進這一改革,使人才供應多樣化。大學可以作為政府的應用研究中心,或作為教師培訓中心,也可以作為獲得專業學習機會的場所,課程設置要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如果大學能向所有希望恢複學習、接受和豐富知識或渴望滿足文化生活的成年人敞開校門的話,大學就能成為人們一生中受教育的最好講台,也可以成為國際合作的較好的對話夥伴。